我国经济金融形势展望 加强宏观政策协调,促进全球经济稳步复苏
金融时报 / 2020-10-23 11:02:52
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大幅收缩,下降6.8%;二季度由负转正,增长3.2%;三季度进一步恢复,增长4.9%。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0.7%,投资和进出口指标升势明显,消费指标正在发生积极变化,主要经济指标逐季度向好。
展望下一阶段我国经济金融形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近日在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以下简称“年会”)开幕式上表示,实现全年经济正增长是大概率事件,下一步要继续顺应新趋势,构建新格局,并提出要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注重发挥金融科技的作用、继续推进全面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等具体要求。
当前形势下,在关注国内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国际合作也至关重要。刘鹤强调,我们必须树立强烈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改革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和推动金融深化,坚持多边主义,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维护人类持久和平。尤其要加强应对疫情的合作,加强宏观政策协调,促进全球经济稳步复苏。
我国经济发展呈现三大新趋势
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大幅收缩,下降6.8%;二季度由负转正,增长3.2%;三季度进一步恢复,增长4.9%。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0.7%,投资和进出口指标升势明显,消费指标正在发生积极变化,主要经济指标逐季度向好。
展望下一阶段我国经济金融形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近日在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以下简称“年会”)开幕式上表示,实现全年经济正增长是大概率事件,下一步要继续顺应新趋势,构建新格局,并提出要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注重发挥金融科技的作用、继续推进全面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等具体要求。
当前形势下,在关注国内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国际合作也至关重要。刘鹤强调,我们必须树立强烈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改革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和推动金融深化,坚持多边主义,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维护人类持久和平。尤其要加强应对疫情的合作,加强宏观政策协调,促进全球经济稳步复苏。
刘鹤谈到,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在新发展理念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下,我国经济正在出现三个新趋势:一是创新对发展的驱动作用加强;二是更加重视围绕最终需求发展新产业;三是更加重视绿色发展。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经济发展中创新的驱动作用增强,更加重视围绕最终需求发展新产业,更加重视绿色发展,这些充分说明我国经济发展动力转换。发展目的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发展方式是集约化绿色发展,说明我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这三个新趋势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李义举认为,一是重视创新的作用。创新是未来我国产业链地位提升的关键,也是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对于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二是注重从需求端确定产业发展方向。未来产业发展的模式要注重从需求端考虑,进而改变供给结构。实现需求与供给的合理匹配,促进经济的均衡发展。三是注重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经济发展要注重短期与长期的均衡关系,跨周期考虑经济增长问题,重视绿色发展理念,进而实现长期的经济稳定发展。
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根据市场形势和经济增长的需要,人民银行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等方式,分层次、有阶梯地出台了规模可观的宏观对冲措施。
总的来看,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得积极成效,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有力支持了经济稳步恢复。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与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速分别为10.9%与13.5%,前9个月,人民币贷款新增16万亿元,都明显高于上年同期。
金融管理部门通过深化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促进降低贷款利率、实施两项直达货币政策工具、减少收费等方式,推动金融部门向实体经济让利。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上述年会上介绍称,据估算,截至9月末,已实现让利超过1.1万亿元。预计随着各项政策措施效果进一步体现,全年可实现让利1.5万亿元的目标。
我国前三季度GDP增长0.7%,业内专家普遍预计全年经济有望实现正增长。当前,全球经济从最低点有所恢复,但疫情发展仍高度不确定,IMF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增速为-4.4%,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仍需时日。
根据当前经济形势,展望下一阶段货币政策走向,娄飞鹏表示,目前,国内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需要尽可能长时间地坚持正常的货币政策,更多采用结构性政策工具提高调控的精准度。着眼长期,进行跨周期政策设计,把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平衡。
“货币政策要把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平衡,既不让市场缺钱,也不让市场的钱溢出来,保持货币供应与反映潜在产出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基本匹配。”易纲强调。
注重发挥金融科技的作用
金融与科技始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当前,以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为代表的科技变革已在金融业得到广泛应用。与此同时,金融也通过信贷市场资本市场扶持和壮大科技企业发展,金融行业率先广泛应用科技成果本身就成为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上述年会上介绍称,目前,银行业离柜交易率已接近90%。小微企业贷款过去是20天至30天的审批周期,现在通过科技平台实现了“秒申秒贷”“立等可到”。一些互联网科技公司也在积极探索发展金融业务。
在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看来,通过金融科技赋能普惠金融,将有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提升金融机构风控能力与服务实体经济效率,降低金融机构运营成本。与此同时,也能提升金融产品服务的可得性、覆盖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
但值得注意的是,金融科技发展过程中带来一些问题和挑战(如网络安全、数据隐私、寡头垄断等)。对此,周茂华建议,要前瞻性加快完善监管制度,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监管效率,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同时,也要引导企业充分履行社会责任,保护消费者隐私与合法权益。
继续推进全面对外开放
近年来,我国金融开放进入了纵深开放的新阶段。我国已建立和发展起全球最大的信贷市场,第二大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保险市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在劳动生产率、管理成本、普惠金融、数字化经营等方面达到甚至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大型保险公司增长速度、发展潜力及市场估值水平也居于世界前列。
党的十九大以来,金融领域先后推出50多项开放措施,大幅放宽金融业外资股比限制,扩大业务范围,拓宽中外金融市场合作领域。目前,这些政策已逐步落地见效,并形成了一批示范性实例。
刘鹤表示,我们将继续坚持全面开放不动摇,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在银行、保险、证券、资管等领域引入更多高水平国际竞争者,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全面与国际最佳实践对接。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后,金融系统将认真落实“十四五”规划建议,推动新一轮发展和更高水平改革开放。
展望未来,李义举分析称,“十四五”时期,我国金融对外开放程度将进一步扩大。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参与全球金融治理体系的能力将不断上升,在IMF等国际组织的投票权及份额逐步提升,人民币国际化地位进一步提高。
另一方面,我国金融体系的全球竞争力将不断提升,上海作为全球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将进一步强化。2020年2月,《关于进一步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快上海金融业对外开放11项措施,将为上海的金融开放按下“加速键”。
此外,人民币迈向主要国际货币将有所突破。“十四五”时期,随着中国在全球经济地位的稳步提升和全面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人民币国际化将不断开辟新路径,有望在局部地区形成重要突破,跨境与离岸人民币业务迎来新的重要机遇。
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是我国金融改革的一个重点。未来经济发展中创新的驱动作用更加突出,也更需要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
娄飞鹏表示,整体来看,国内资本市场发展时间较短,制度有待进一步健全,投资者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上市公司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改革,发展好资本市场,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刘鹤指出,要坚持“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九字方针,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优化市场结构,强化信息披露和投资者保护。
“目前,中国资本市场的运行生态正持续改善。”有关业内专家认为,为打造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管理层始终坚持依法治市、依法监管,严格按制度规则办事,加快建立健全公开透明的资本市场制度规则体系,把“不该管的”放权于市场,也把“该管的”管住管好,从而实现市场生态的良性循环。此外,还持续加大了监管执法力度,对违法违规保持“零容忍”,净化市场环境。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