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奇帆谈中美摩擦:丢掉幻想准备斗争!推动内循环
界面新闻 / 2020-08-11 12:36:57
(原标题:黄奇帆谈中美摩擦:丢掉幻想,准备斗争)
在黄奇帆看来,与全球化发展的大势相比,单个国家、个人发出的“脱钩论”注定将只是一个插曲。中国应将目光放长远,筹划更深层次的改革、更高水平的开放,加快形成内循环为主体、双向循环互动的良性格局。
美国政府不顾经济规律强行“甩锅”
研究当前的世界经济格局,首先要研究的是美国目前的社会经济格局。目前美国社会有三个特征,第一是滞胀,第二是民粹主义,第三就是政客“甩锅”,将矛头指向中国。在这种情况下,对中国的各方面脱钩的措施也越来越具体,内容越来越丰富。
具体来看,目前,美国在贸易合作各个方面欲与中国脱钩的迹象越来越明确。在投资方面,美国在中国的企业被要求撤资,中国企业到美国进行投资收购也受到各种阻拦。两国之间的各种商业性谈判也已搁置。资本市场方面,美国正在从200多个赴美上市的中概股中“挑刺”,而新的中国企业赴美上市也变得阻力重重。金融业务方面,美国的银行和保险公司不能为中国企业提供融资贷款或保险保障服务。此外,已有“切断中国或香港进入美元结算市场渠道”的声音从美国舆论场中传了出来。
“美国的金融企业、工商企业,会不会遵循这些政客的指挥?可以说80%到90%是不会的。美国几千家外资企业在20多年间一直在中国投资,去年的营业额达7000亿美元,利润达500亿美元,销售利润率在7%左右,效益各方面都很好。”黄奇帆介绍, “能够指挥企业家的,不是特朗普,是市场,是资源优化配置的效益导向。无论在过去还是未来,经济规律都在长远地起着作用。”
对付“脱钩论”应坚持4个原则、认清5个趋势
黄奇帆强调,对付中美贸易摩擦或者“脱钩论”,应该始终坚持4个原则:第一,丢掉幻想,准备斗争。第二,保持定力,增强信心。第三,守住底线,灵活应对。第四,抓住关键,补齐短板,做好自己的事。
黄奇帆认为,人类经济社会发展有几个大趋势不会改变,更不会因为短期内的政策行为或个人意志而出现颠覆性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下面5个方面:
第一,是全球化的趋势。全球化是经济规律造成的,是人类几百年资源优化配置的产物,各国家市场之间的交换活动孕育了全球化的趋势。在这个意义上,全球化可能在一段时间被逆转,出现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总趋势不会变。“我认为,今后的10年至20年中,全球化的格局会出现变化。疫情也许会催生二、三十年后形成的权利切换,会出现多极化的全球化;美元可能不再独霸全球,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英镑等货币各占一席之地,催生多元化的全球化,这会是一个趋势。”黄奇帆说。
第二,世界经济东移的趋势不会变。过去四五十年间,世界经济出现了东移亚洲的趋势。1980年,亚洲各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的20%,如今已达到全球的37%左右;如果每10年增加4至5个点,再过30年就会达到50%,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其中,中国的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在亚洲经济总量占全球37%的情况下,中国经济总量已占了全球的17%。黄奇帆认为,再过三十年中国经济规模将继续增长。
第三,新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工业革命不断让人类从困境中跳出来,走上新的平台、新的道路。”黄奇帆称,“现在已经到了智慧化工业革命的时代。最近几年这个时代才刚刚开始,今后几十年,智慧化工业革命将真正能够把衰退中的全球经济从困境中带出来。”
第四,中国更深、更高层次的改革开放趋势不会变。今年3月份中央出台了五大要素市场改革,这实际上是一个更深层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措施。今年5月份,中央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意见,提出了新的改革目标和措施,所以这个趋势是不会变的。
第五,中国经济具有强大的增长潜力,但这种增长潜力必须在内循环为主体、双向循环互动的格局推动下,才能引领中国走向强国之路。
推动开放格局下的内循环建设
“任何一个强国一定是内循环的经济占GDP的80%以上,外循环的经济占20%以内,美国如此,德国、法国、英国、日本亦如此。”黄奇帆介绍,“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提出了‘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一个外循环模式,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竞争优势,形成了一个适合当时的发展战略。随后,整个国家的外向型经济发展越来越快,到2006年一度达到65%,随后逐渐减少至现在的32%。”
黄奇帆明确, 实际上倡导内循环不是短期针对疫情或者国际脱钩背景而提出的。想要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中国今后几十年必须奉行以内循环为主体的发展战略,这对中国的发展非常重要。
“现在的内循环绝不是封闭条件下的内循环,也绝不是计划经济的内循环,而是在开放格局下的内循环,是开放和内循环内外循环互相支持的一个概念。”黄奇帆进一步释义。如今要做的,就是打破各级领导干部及企业家几十年间形成的外循环工作惯性,重新审视创新、投资、消费对国民经济的意义。
黄奇帆认为,首先要看创新。做技术创新、商务模式创新,这种创新带来的生产力发展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将是生生不息的动力。所以内循环为主体,要更加鼓励各类企业、各类研究单位进行创新。
其次,要看企业法人的投资动能。“如果一个地方净资产原来有1万亿元,今年的利润有3000亿元,这些利润如果滚存到了投资当中,成为新一年的净资产,说明企业家对未来充满信心;相反,如果这个企业家3000亿元利润转移走了,没有滚入净资本,且1万亿元净资本还减少1000亿元,说明这个地方投资环境有问题,或者发展预期不到位,大家开始转移支持了。”黄奇帆举例说明。衡量内循环是否成功,一定要看一个社会总的净资产,而不是看总资产。
最后,看老百姓的消费能力。“怎么样才能让我们4亿中等收入人群增加收入,增加消费能力?怎么让我们农村的6亿低收入群体数量减半,从而增加内循环的需求和消费?总之,内循环的发展有方方面面不同的坐标,那么把这些工作都做好,就会逐渐变成巨大的发展动力。”黄奇帆说。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