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 / 2020-08-07 23:54:27
2020 年上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国经济韧性强劲,经济稳步恢复,复工复产逐月好转, 第二季度经济增长明显好于预期。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45.7 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 1.6%,其中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 3.2%;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 3.8%。
(一)消费逐步改善,投资降幅明显收窄,进出口好于预期
居民名义收入小幅增长,消费意愿逐步改善。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5666 元,同比名义增长 2.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 1.3%,降幅低于经济增速。收入分配结构持续改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缩小。第二季度人民银行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 居民当期收入感受指数为 46.1%,比上季度上升 4.5 个百分点;居民消费意愿回升,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 23.4%,比上季度上升1.3 个百分点。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 17.2 万亿元,同比下降 11.4%,降幅比第一季度收窄 7.6 个百分点。乡村消费品零售额恢复快于城镇,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增长较快。网上零售增势良好,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 5.2 万亿元,同比增长 7.3%。
固定资产投资降幅明显收窄,高技术产业和社会领域投资回升。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8.2 万亿元,同比下降 3.1%,降幅比 1~5 月收窄 3.2 个百分点,比第一季度收窄 13.0 个百分点。当前投资呈现以下几个特征:一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复苏较快,制造业投资恢复较缓。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速分别为 1.9%、-11.7%,比 1~5 月回升 2.2 和 3.1 个百分点。二是高技术产业投资回升较快。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 6.3%,而第一季度为下降 12.1%。三是社会领域投资回升。上半年社会领域投资增长 5.3%, 第一季度下降 8.8%;其中卫生、教育投资分别增长 15.2%、10.8%, 第一季度分别下降 0.9%、4.0%。
进出口好于预期,贸易结构继续改善。上半年,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 3.2%,降幅比第一季度收窄 3.3 个百分点。以人民币计价,上半年出口 7.7 万亿元,同比下降 3.0%;进口 6.5 万亿元,同比下降 3.3%;贸易顺差 1.2 万亿元。我国外贸在经历第一季度震荡后逐步企稳回升,出口自 4 月起连续 3 个月保持同比正增长,进口 6 月实现“转负为正”。从贸易方式看,贸易结构继续优化,一般贸易进出口比重提升。从商品结构看,机电产品出口比重有所提高,防疫物资、“宅经济” 产品出口较快增长,带动第二季度外贸企稳回升。从贸易伙伴来看, 东盟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占我国外贸总值的比重达到 14.7%。
外商直接投资延续向高技术产业聚集的态势。上半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 4721.8 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 1.3%,降幅较第一季度收窄 9.5 个百分点,外商投资预期和信心稳定趋好。从产业分布看, 外商投资加快向高技术产业聚集。上半年,高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 19.2%。
上半年,境内投资者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 3621.4 亿元人民币(折合 515 亿美元),同比下降 0.7%。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增直接投资 81.2 亿美元,同比增长 19.4%。对外投资行业结构持续优化。对外投资主要流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采矿业、建筑业等领域。
(二)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工业生产恢复较快,服务业降幅缩小
上半年,三次产业同比增速分别为 0.9%、-1.9%和-1.6%,占 GDP 比重分别为 5.7%、37.8%、56.5%,其中,第二季度,三次产业同比分别增长 3.3%、4.7%和 1.9%,第二产业恢复快于第三产业。
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全国夏粮总产量 14281 万吨,比上年增加121 万吨,增长 0.9%。农业种植结构持续优化,油菜籽等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增加。生猪产能持续恢复。第二季度末,生猪存栏 33996 万头, 比上季度末增长 5.8%。
工业生产恢复较快。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降幅比第一季度收窄 7.1 个百分点。其中,第二季度增长 4.4%,第一季度为下降 8.4%。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 12.8%,降幅持续收窄;其中,6 月利润总额同比增长 11.5%, 增速比 5 月加快 5.5 个百分点。第二季度人民银行 5000 户工业企业调查显示,企业生产经营景气指数为 42.7%,比上季度高 12.4 个百分点;企业盈利指数为 49.6%,比上季度高 27.3 个百分点。
服务业降幅缩小,现代服务业增势良好。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降幅比第一季度收窄 3.6 个百分点;其中,第二季度增长 1.9%, 第一季度为下降 5.2%。上半年,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 6.1%, 降幅比第一季度收窄 5.6 个百分点;其中,6 月增长 2.3%,比 5 月加快 1.3 个百分点。6 月,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 53.4%,比 5 月上升1.1 个百分点。从市场预期看,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 59.0%。
(三)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生产价格季度降幅扩大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第二季度,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 2.7%,涨幅比上季度回落 2.2 个百分点,各月涨幅分别为 3.3%、2.4%和 2.5%。食品价格第二季度同比上涨 12.2%,涨幅比上季度回落8.1 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涨幅小幅回落。消费品价格涨幅回落,服务价格涨幅保持稳定。
生产价格季度降幅扩大。第二季度,受上年基数略高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 3.3%,降幅比上季度扩大 2.7 个百分点,各月分别下跌 3.1%、3.7%和 3.0%,6 月跌幅有所收窄。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PPIRM)同比下降 4.4%,跌幅比上季度扩大 3.6 个百分点。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监测的企业商品价格(CGPI)同比下降 1.4%,比上季度回落 1.3 个百分点。
(四)财政收入降幅收窄,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9.6 万亿元,同比下降 10.8%, 降幅比第一季度收窄 3.5 个百分点。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11.6 万亿元,同比下降 5.8%,降幅与第一季度基本持平。收支相抵后,财政支出大于收入 2.0 万亿元,赤字规模比上年同期扩大 4542 亿元。
从收入结构看,税收收入 8.2 万亿元,同比下降 11.3%,非税收入 14186 亿元,同比下降 8.0%。其中,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同比分别下降 19.1%、9.0%和 7.2%;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长2.5%,证券交易印花税同比增长 16.0%。从支出结构看,增长较快的有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债务付息支出,同比分别增长 13.6%、9.9%和 9.8%。
上半年,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同比下降 1%,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同比增长 5.2%;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同比增长21.7%。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6 月末,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 5.7%,比上月低 0.2 个百分点,是 2020 年以来的次低值;其中 25~59 岁群体调查失业率为 5.2%,低于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 0.5 个百分点,比上月低0.2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 564 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 62.7%。第二季度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量 17752 万人。第二季度人民银行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居民就业预期明显好转, 居民就业预期指数为 50.1%,比上季度上升 2.8 个百分点。
(五)国际收支及外债
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在基本平衡的区间内。2020 年第一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逆差 337 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 231 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 470 亿美元;资本和金融账户中,直接投资顺差 163 亿美元。截至 6 月末,外汇储备余额 31123 亿美元,较 2019 年末增加 44 亿美元,增幅为 0.14%。截至 2020 年 3 月末,我国全口径(含本外币)外债余额为 20946 亿美元。其中,短期外债余额为 12159 亿美元,占外债余额的 58%。
(六)行业分析
1.房地产行业
2020 年上半年,全国房价总体稳定,商品房销售和房地产开发投资从 3 月起逐步恢复。6 月,全国 70 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分别同比上涨 4.9%和 2.2%,涨幅较 3 月均下降 0.5 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 8.4%,销售额同比下降 5.4%;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 6.3 万亿元,同比增长 1.9%,增速较第一季度提高 9.6 个百分点。其中,住宅开发投资累计 4.6 万亿元, 同比增长 2.6%,增速较第一季度提高 9.8 个百分点,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 73.8%。
房地产贷款增速稳中趋缓。6 月末,全国主要金融机构(含外资) 房地产贷款余额 47.4 万亿元,同比增长 13.1%,增速较 3 月末回落0.8 个百分点。6 月末,房地产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的 28.7%;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 32.5 万亿元,同比增长 15.7%,增速较 3 月末回落 0.2 个百分点;住房开发贷款余额为 9.1 万亿元,同比增长12.0%,增速较 3 月末下降 1.6 个百分点。
2.餐饮业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升、生活节奏加快和消费观念更新,日益增长的外出就餐需求推动我国餐饮业较快发展。一是餐饮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19 年餐饮收入达到 4.67 万亿元,同比增长 9.4%,增速比当年商品零售增速高 1.5 个百分点。二是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强。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显示,2018 年末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 432.4 万人,比 2013 年末增长 8.8%。三是外卖外送、智能餐厅、无人餐厅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餐饮业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态势愈加明显。四是餐饮业食品安全总体呈现向好态势,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公众监督的共治氛围初步形成。
当前,餐饮业持续健康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和制约。一是连锁化规模化经营程度较低。2019 年限额以上企业餐饮收入在全国餐饮收入中占比为 20.2%,自 2013 年以来连续 7 年下滑。二是房租、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等各类成本上升压力较大,加之进入门槛较低,市场竞争激烈,压缩了企业利润空间。三是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餐饮业受到较大冲击。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运行趋向正常化带动餐饮业逐步恢复。2020 年上半年,餐饮收入 14609 亿元,同比下降 32.8%,其中,第二季度同比降幅较第一季度收窄 23 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好转。
下一步,应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导向,在传承、创新的基础上,提高餐饮供给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促进餐饮业提质增效。一方面,通过加大信贷、租金、税费等方面的扶持政策激发餐饮企业活力,更好发挥其在保就业、保主体中的作用。另一方面,推动餐饮业信息化智能化深入发展,培育更多规模化连锁品牌, 改进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
本文摘选于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