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无人经济市场规模与发展前景分析
近年来,无人经济在我国开始呈现爆发式的增长态势,无人零售、无人工厂、无人物流、无人银行、无人加油站等无人经济业态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无人经济,一批产业迎来了新的机遇,无人经济便是其中之一,无接触式的消费、服务等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2020年7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3个部门发布《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提出要发展基于新技术的“无人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服务降本增效,更是将无人经济推向风口。
无人经济发展历经三个阶段
无人经济是以互联网络为基础,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识别、射频识别、物联网等传感技术,减少劳务输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新型消费关系重构,其是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
无人经济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30年代,1937年美国可口可乐集团在美国的加油站及路边推出了投币式自动售货机,标志着无人经济的开端。随着互联网技术尤其是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21世纪初到2015年,移动支付、互联网支付(尤其是支付宝和微信)在无人售货机等无人终端上普及,越来越多的商业形态开始无人化。2015年之后,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全面发展,我国进入新无人经济阶段。
去中介化——无人经济模式核心
与传统经济模式相比,无人经济目前更多是一种C2C(消费者对商品)或C2S(消费者对服务)的模式。区别于传统经济“劳动力/产品/服务→供给方→需求方”,无人经济是利用大数据、AI、互联网等技术实现“产品/服务→需求方”操作的模式,减少中间劳动输出及多余的环节,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其核心是去中介化。
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在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下,“无人”融入了更多的行业。目前,无人零售是无人经济中较为成熟的一个领域,无人便利店、无人超市、无人货架等商业形态纷纷出现。此外,无人经济不断渗入制造业、物流、交通等行业。随着科技的发展,无人经济将不断延伸到各行各业,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无人经济利弊同存
值得注意的是,无人经济虽然能够降本增效,满足消费升级需求,但行业仍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根据2018年《中国青年报》对无人经济店铺体验者进行调研的数据显示,大部分消费者(76.2%)体验到了无人经济带来的及时、便利与多元,但与此同时,除政策法规等问题外,许多消费者对无人经济的技术、个人权益保护、服务等方面均提出了质疑。
此外,我国无人经济的受众群体及地域分布较为不均匀。目前一、二线城市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主要得益于这些区域人群相对集中,且经济较为发达,许多掌握前沿核心技术的龙头企业多数在一线城市发展。而从消费群体的年龄分布来看,80后和90后占据较大的比重,主要是由于无人经济是技术的体现,年轻人比较容易接受,对于不会操作的中老年人则有些困难。
无人经济制约因素分析
从上文也可看出,尽管目前无人经济处于风口,但仍有一些制约因素阻碍其发展。我国无人经济正在起步阶段,市场监管机制尚未完善,无人经济的业态性质、准入条件、范围边界等标准还不是很明确,这将导致市场混乱并由此引发各种消费问题。此外,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人力被替代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社会就业结构的冲突也因此愈加显著。
从整体来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无人经济的出现,也是消费多元化的一种体现。另外,在当前我国人力资本红利逐渐消失的背景下,无人经济能够降低人力成本的优势,因此无人经济的诞生和发展也是大势所趋,但其发展离形成大规模商业化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文章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