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加大经济压力,“一带一路”超半数项目受到影响
中美聚焦 / 2020-07-30 23:44:10
新冠疫情的出现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随着各国放松旅行限制和边境管控,“一带一路”倡议是否会继续按计划进行?或者是,新冠疫情会使其彻底更弦易辙?中国外交部今年6月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20%的“一带一路”项目受到疫情的严重影响,40%的项目几乎未受负面影响,30-40%的项目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包括中巴经济走廊、雅万高铁在内的大部分重头项目已于4月复工。已经开工的项目将会完成(尽管会延期),计划中的项目则将由中国和东道国分别重新评估。泰国的曼谷-呵叻高铁等一些项目已经推迟,但被取消的项目数量有限。
事实证明,尽管受到疫情冲击,但“一带一路”具有很强的韧性,它开始重新确定重点,对形势变化具有适应力,特别是在较长期内为调整经济发展方向提供支持的领域。
精心选择项目
新冠疫情期间,由于财政和国内政策性资本的支出有限,对“一带一路”的贷款停滞,商业性投资则更加具有针对性。2020年前六个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建筑合同金额同比下降5.2%,去年则是增长33.2%。然而商务部的数据显示,尽管总投资下降4.3%,但2020年上半年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非金融类境外直接投资增长了19.4%。受国内经济和全球经济的制约,以及来自中国的投资受到更严格的监管审查(尤其在西方市场),预计中国今年的境外直接投资总额将出现大幅下降。尽管如此,“一带一路”沿线的投资势头仍保持了相对稳定,“一带一路”国家占中国境外直接投资的比重持续上升。这说明,中国企业对供应链多样化有持续的需求,尤其是在东南亚和南亚的邻国。
由于疫情暴发时采取了封锁措施,中国工人无法前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建筑工地。“一带一路”项目主要依靠中国而不是当地的材料和供应,因此中方制造业供应链的中断,也阻碍了项目的进行。为此,中国企业正寻求在邻国建立产能,以对冲供应链中断的风险。
虽然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是一种结构性趋势,但海外贷款这种参与“一带一路”的形式越来越不受欢迎。鉴于国内存在经济压力(受不良贷款上升和政府需要刺激经济等因素影响),资金紧张的国有银行不愿意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更多贷款。而且,在预算赤字不断增长的情况下,东道国也不愿增加债务负担。随着风险偏好下降,对贷款的供应和需求减少,采取措施避免产能过剩和支出浪费,将有助于加强“一带一路”沿线靠贷款建设的基础设施的可持续性。
新的重点领域
疫情还突显出新兴经济体在卫生和信息通信技术基础设施方面的差距,而中国期望通过“健康丝绸之路”和“数字丝绸之路”,来填补这一空白。“健康丝绸之路”于2017年启动,目前已经成为中国“口罩外交”的延伸。中国不仅通过捐赠和咨询为参与“一带一路”的国家提供医疗援助,同时还对这些国家进行商业出口。通过“健康丝绸之路”,中国希望减少疫情对经济的破坏,同时传递抗击新冠肺炎的经验和知识。围绕“健康丝绸之路”的新话语表明,除了硬件设施,中国的兴趣还在于发展“一带一路”的软设施,并扩大它的软实力。
自从2015年正式启动以来,旨在扩大中国海外数字基础设施的“数字丝绸之路”建设也在加快。由于中国承诺增加在国内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5G网络投资,信息通信技术领域的投资活动可能会大幅增加。跨境电子商务计划也被优先考虑,以帮助加快中国的经济增长。与此同时,在医疗与数字技术结合的情况下,中国医疗技术部门可能会发现,其涉及公共卫生的高技术出口机会增加了。例如用到人工智能的技术,以及其他识别、监控病毒携带者的新技术,特别是在印度和泰国等国家,中国的技术已被用于发展智能城市。将重点转向开发科技及卫生领域的项目适逢其时,这些项目不仅能为中国更高的附加值生产和提高地方经济生产率提供机会,而且往往比传统的基础设施项目更便宜,更容易交付,更能赚钱。
合作新动力
为应对疫情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中国同意根据G20的缓债倡议(DSSI)协调债务减免,这是北京首次参与多边债务减免计划。今年6月,中国又宣布注销为非洲国家提供的34亿美元无息贷款。专家表示,尽管大规模注销商业和优惠贷款的可能性不大,但有关债务重组的讨论将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协商。
由国家支持参与“一带一路”的商家或许还将寻求更多国内外私人企业的加入,以增强对“一带一路”项目融资模式的创新和支持。在最近全国政协会议上的情况介绍中,来自国有建设企业——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一位代表表示,“工程总承包+融资”这种商业模式已经影响中国的海外工程承包企业,“现在已经到更多支持企业开展第三方合作及投资/建设/运营业务的时候了”。虽然前一种模式有利于国有企业和有政府背景的融资,但后一种模式可以为包括外国公司在内的私人参与方提供更公平的竞争环境。外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项目的机会增多,反过来也有望提高“一带一路”活动的质量和标准。
下一步会是什么呢?短期内,在为实现国内经济复苏提供公共支出,及为应对当前危机给“一带一路”提供财政补贴之间,中国政府需要进行平衡。目前,北京的重心主要在前者,因为新的“一带一路”项目很难让中国普通民众接受。尽管如此,“一带一路”不会被放弃,其项目很可能在中长期内恢复,但项目的性质和范围在疫情过后将有所不同。债务违约和项目延期给中国经济带来了额外的问题,不过,中国转变“一带一路”理念所带来的机遇,也许将超过为疫情付出的代价。故此,中国应对和适应形势变化的能力,对于2020年后的“一带一路”建设至关重要。
原文标题《新冠疫情对“一带一路”的影响》 作者:雷内·邹(Rene Zou),现为巴黎政治学院、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