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宏观经济 > 倪月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年内签署可能性极大 详情

倪月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年内签署可能性极大

界面新闻 / 2020-06-24 16:55:03
 
文丨倪月菊(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6月23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15个成员国的经贸部长以视频会议方式召开了第10次部长级会议。在会后发表的联合声明中,与会各国重申,将根据2019年11月RCEP第3次领导人会议上各参与国领导人的指示,在今年签署RCEP协定。
 
RCEP由东盟10国发起,邀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6个对话伙伴国参加。去年11月印度突然宣布出于保护自身产业需要而退出RCEP谈判。商务部部长钟山23日表示,RCEP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自贸区。
 
在疫情肆虐全球导致各国“闭关锁国”、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的背景下,RCEP真的能如愿签署吗?笔者认为恰恰是因为疫情,该协定年内签署的可能性极大。
 
首先,加强区域合作成为疫情下各国“抱团取暖”的现实选择
 
受疫情全球快速蔓延的影响,很多国家的商品和服务按下暂停键,全球市场的供给和消费者需求严重萎缩,导致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下滑。
 
WTO发布的报告显示,受新冠疫情影响,一季度全球货物贸易量同比下降3%,预计第二季度降幅约为18.5%。全球贸易将缩水13%到32%,远超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 疫情蔓延增加了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美、日等国掷重金助跨国企业回归母国等保护主义做法,使一些重要的产业链面临断裂风险。
 
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也增加了投资者的悲观情绪,全球投资也大幅下降。联合国贸发会议预测,2020年全球直接投资将下降30-40%。面对疫情冲击,尽管各国都纷纷出台了多项支持经济的措施,但仍然无法扭转全球经济严重衰退的局面。世界银行预计,2020年世界经济总体下滑5.2%,其中发达经济体将会下滑7%,最严重的是欧元区,其经济规模将缩小9.1%。
 
面对疫情,各国除了采取必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外,加强国际合作无疑是最正确的选择。然而,从目前一些国家采取的抗疫政策看,多是优先考虑国内利益和就业,如:限制贸易和资本流动、支持制造业回归、颁布出口禁令、限制配额、截取医疗物资、甩锅他国转移国内矛盾等,对国际社会联合抗疫造成了严重干扰。受上述因素影响,后疫情时期的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将进一步放缓,甚至可能出现短时的回退现象。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严重受挫,国际社会合作抗疫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加强区域合作将成为各国“抱团取暖”的现实选择。
 
其次,疫情增加了RCEP成员力促年内签署协定的紧迫感
 
疫情的强力冲击使RCEP15国充分认识到,只有合作才能共赢。RCEP协定越早签署并付诸实施,越能协助各国尽早走出经济衰退的泥潭。疫情发生以来,亚洲各国守望相助,密切沟通交流,积极分享防控抗疫经验,采取务实措施,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合作,部分缓解了疫情的冲击,为区域合作抗疫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也增强了RCEP国家密切区域合作、共克时坚的信心和尽早签署协定的紧迫感。
 
虽说新冠疫情初期,确实对RCEP的后续谈判和组织相关会议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RCEP成员很快完善了工作计划,将面对面会议改为视频会议,并加大了视频会议的开会频率。针对极少量遗留问题,各方都在紧锣密鼓地展开磋商。正如泰国贸易谈判厅副厅长兼泰国RCEP首席谈判代表隆那隆所评价的那样,新冠肺炎疫情为贸易谈判带来了新常态,贸易谈判代表在过去两个月中完成了许多问题的谈判。这些会议节省了时间和成本,令人惊讶的高效且有益。这就从一个侧面反映出,15个成员国希望年内签署协定的愿望高度一致且十分迫切。
 
正如15国经贸部长签署的联合声明中表述的那样:“在新冠肺炎大流行背景下,RCEP的重要性持续增长。我们一致认为,签署协定将发出坚定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区域一体化和促进域内经济发展的明确信号。我们同意加强合作和协调,以促进强劲的、有韧性的经济复苏,以及疫后可持续的、平衡的和包容的增长。”
 
再次,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成功为加强RCEP成员间的合作提供了样板
 
在低迷的世界经济形势下,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却亮出一匹黑马。2020年1-5月,东盟已超越欧盟,历史性地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对东盟的进出口总额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4.7%。2010年1-4月,中国对东盟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同比增幅高达43.3%,是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53个国家投资额增速的3倍以上;同期,东盟对华实际投资金额同比增长13%,在前4个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整体缩水6.1%的背景下,这一数据也相当亮眼,不仅提振了深受新冠疫情影响的双边经济,也赋予了低迷的世界经济以增长动力。
 
中国和东盟经贸合作的出色表现,除了中国与东盟之间贸易互补性强、地理距离近、物流成本低、文化习俗相近等因素外,主要得益于中国-东盟自贸协定的签署。早在2000年,中国就提出了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区的设想;2002年,双边签署了中国-东盟综合经济合作协议;2004年,《东盟—中国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ACFTA)的“早期收获计划”启动;2010年,ACFTA正式全面启动;2015年ACFTA升级版议定书签署。
 
目前,在中国—东盟自贸区框架内,中国和东盟90%以上的商品实现零关税。随着中国和东盟双边FTA的不断深化,在原产地规则、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等方面,进一步释放了自贸区红利,使双边经贸合作日益加深。同时,中国和东盟依据各自的产业结构特性以及发展优势,通过多种方式深化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的合作,推动了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一体化发展,使区域内产业合作进一步深化。
 
以半导体产业链为例,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等东盟国家与中国的集成电路进出口贸易日趋紧密。2020年一季度,中国自东盟进口集成电路增长25.8%,占自东盟进口总额的23.4%;对东盟出口集成电路增长28%,占对东盟出口总额的7.9%。双边“三链”的日益紧密,成为拉动双边外贸整体增长的重要因素,对维护亚太地区的供应链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区域合作树立了成功的样板,增强了RCEP成员国对合作前景的信心。
 
总之,笔者认为,年内签署RCEP可能性很大。当然,在RCEP协定签署之前还有一段路要走,也可能会受到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如逆全球化及保护主义的思想和行为、地缘政治因素、成员国国内利益集团争斗、民主主义情绪、因疫情冲击而增加诉求等。这些因素均可能会给其国内法律审核进程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不会改变RCEP的大势。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责编邮箱:yanguihua@jiemian.com)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