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变:GDP失速的“底线管理”与宏观经济“复活”
西泽研究院 / 2020-05-11 15:04:29
GDP恢复性增长的区间仍取决于内部
海外的疫情防控进入到“胶着”阶段,欧美国家的“去中国化”正在新一轮的舆论风潮和美元体系下运作,技术制裁、科技竞争的加剧,欧美日等倡导产业链回迁的呼声响亮。事实上,全球产业链已经处于一种危机模式,持续的周期超过了以往,国际航空、港口和贸易物流体系的停摆已经显示出“去中国化”的迹象,而中国的制造业体系远未达到第一梯队。沿海地带活跃的民营经济、中小企业面临着两难的境地,订单大幅度减少,复工无法复产的尴尬状况需要纾困、救助和信心。
(1)恢复性增长的难度较大,没有强有力的宏观经济政策,GDP失速则无法扭转。国内经济发展进入到“三期叠加”的周期已经形成共识,过去的中高速增长将进入到中低速增长阶段,这个阶段持续的时间仍没有清晰的答案。从短期来看,2020年国内GDP增速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正增长水平是可以预期的,IMF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将下降3%,中国经济增增长1.2%,并预测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9.2%,实现报复性增长。关于增长的阶段性特征,一要保持清醒认知,GDP增长变得困难是非常客观的;二是要有所行动,通过一系列举措扭转增速下滑态势,实现经济的复苏和恢复性增长。
决策层对于国内经济的判断有非常清晰的战略,包括对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必须充分估计,把握风险和不确定性,增强紧迫感。2020年的中国经济和2008年已经有本质区别,在经济结构、市场化程度以及对外依存度方面均有独立性的一面,地方债务水平处于合理区间,财政和货币政策工具均比较充足,并且有较高的居民储蓄率和“工程师红利”、优质的教育人口等作为重要支撑,这是国内GDP增速恢复的潜在驱动。
我们知道,消费、投资和出口仍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强化国内市场消费信心和扩大消费需求,加大产业投资和科技创新领域布局等拓宽经济增长面,同时在进出口贸易上保持供应链体系的优势,向国际贸易的中高端价值链迈进。长期来看,未来经济增长不能依靠房地产和盲目的基建项目。财政、货币和贸易政策都应作为宏观调控的发力点,帮助中小企业恢复生产和市场,引导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回归,避免资金空转,特别是对新兴产业、“新基建”等进行科学规划,重视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
(2)城乡融合发展是延伸GDP增长区间的重要战略,最为核心的是要素市场化改革的落地。从实践经验来看,国内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离不开广大农村地区的“腹地经济”支持,包括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和较低的生活成本,在“战时状态”为城市输出了大量的生活物资资料,如蔬菜、猪肉和粮食等。但是,也应看到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失衡和产业布局薄弱等问题,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已进入到实质性阶段,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融合路线图已发布,未来经济增长的潜力很大部分来自于农村地区,如现代农业发展、新型城镇化、农村土地改革等,这些举措将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值得警惕的是,淡化GDP指标并非忽视经济增长的预期和前景。在推动GDP增速恢复的政策落地层面,一则是防止政策的变形,将特别国债、定向降准、专项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用于解决企业融资和财务风险问题,确保中小企业生存;二是防止投资的过度,例如“新基建”等项目应审慎上马,综合考虑地方产业布局和需求,避免资源浪费和产能过剩;三是应将要素生产改革配置改革方案细化,制定中长期实施的路线图,引导地方政府、海内外投资者以及市场主体积极参与,激活增长动能。
结语与展望
从目前的GDP数据预测来看,短期的下行趋势依然难以扭转。但从各项指标来看,二季度回升的预期比较高,全面复工复产和基建投资、市政工程、扶贫以及乡村振兴等项目均已推进,主要省市的经济活动已逐渐恢复,消费、部分进出口指标也已开始出现转机。IMF和部分研究机构的预测均表明2021年国内GDP增速将继续引领全球经济增长。而过于乐观的估计值得商榷,今年全年的增速维持在3%以上水平是合理区间,预期的控制正是“底线管理”的题中之义。
经济“战疫”是一场硬仗。一是国内疫情带来的影响仍在持续,包括零售、餐饮、旅游等难以达到过去的水平,部分区域聚集性风险仍在,复工但复产的压力较大,海外疫情扩散造成的供应链体系断裂、订单减少和贸易萎缩,造成大量中小企业复工成本攀升,需要各项政策进行纾困;二是房地产等刺激政策被限制后,其他的产业和“新基建”等短期内激活经济增长的难度颇高,传统意义上的“三驾马车”已发生逆转,需要采取刺激内需、大规模投资和供应链体系重构等非常措施。
余永定教授最近再次强调,没有一个全国GDP增长目标,各个层面的经济决策就失去了一个参照物,许多经济活动将难以协调。长期来看,中国经济仍旧是引领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甚至可以说是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失去了引擎的全球经济将陷入困境,复苏难度增大。二季度恢复性增长预期仍不明显,短期内支撑GDP增速的仍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新基建还难以达到支撑GDP规模效应。
剧变时代,疫情扩散的冲击波已经造成了中国经济严重失速,恢复性增长的难度进一步加大,而大部分研究机构的预测均将中国GDP的增速设定在2%-3%左右,超过3%预测则较为谨慎。我们需要采取非常强有力的经济刺激和救助方案,对冲GDP增速下滑带来的负面效应,既要确保精准施策,将资金用到救助中小企业的融资和风险共担,更要通过更大力度的宏观调控措施来实现经济的恢复性增长,回到正常水平。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