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宏观经济 > 营救楼市失败?4大央媒紧急发声,经济学家“7字”说破真相 详情

营救楼市失败?4大央媒紧急发声,经济学家“7字”说破真相

房产新视界 / 2020-04-26 23:47:41
 
营救楼市失败?4大央媒紧急发声,经济学家“7字”说破真相
 
据央行最新报告显示,96%城镇居民家庭有房,4成家庭拥有两套及房产。仅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一二线城市乃是炒房的聚集地,在我国人均面积40平方米背景下,20%人却持两套房以上,这无疑佐证了当下楼市两极分化的现状。有时候我们常听说楼市年年难,但市场规模却年年涨,去年甚至突破16万亿,似乎每时每刻都在扭转购房者的思维,正是基于市场的现状和稳赚不赔的案例,买房可称得上是只赚不赔的生意,即使今年很难,但仍有很多人十分看好楼市。
 
至于今年的楼市到底如何?在经历1月份、2月份“冻结期”“0成交”下,3月份市场逐渐复苏,本以为会迎来短暂的房价下跌潮,原因很简单,开发商急需一笔现金流渡过难关。但事实是市场有点超出预计,据国家统计局3月份数据来看,新房38个城市上涨,二手房32个城市上涨,环比均上涨。与此同时不少城市火气旺盛,例如深圳某楼盘爆出“喝茶费”,其中新京报等媒体揭露有经营性资金流入房地产。就在这特殊的背景下,一场城市审查行动正式开始,例如浙江银保监局对2家银行开出罚单,证实了这一违规行为。
 
看到这里,我们不免会想到这一次营救楼市失败了吗?本以为在借助政策托底的前提下,开发商可以借题发挥,例如利用债务延期缴付的空档缓解自身资金压力,即使不通过打折促销的手段,商品房销售额上涨是必然趋势。但从此刻的形势来看,我只能说泡汤了,以深圳为代表的一线城市受到压制,更何况其他城市。对于这个关键时间点,细心的人可以发现一个问题,不少三四线城市政策正在经历“一日游”,例如荆州。先不说5月份市场如何,至少现在炒房客、银行正在处于焦头烂额的状态。
 
如果以时间轴来看,对此4大央媒更是紧急发声,4月23日,新华网发布文章表示部分城市炒房风气严重,对实体产业恢复带来不利影响,要引起重视;4月24日经济参考报表示国家再一次重申房住不炒,对于违规资金流入楼市需高度警惕;4月24日经济日报发表文章《经济复苏资金违规流入楼市危害大》,如果一味地使其资金流入市场,会让调控成果付之东流;4月24日央视网新闻刊文《第七次了!楼市调控这种怪事何时休》,其中指的就是多地政策“一日游”的现象,虽房地产调控是因城施策,但切记勿试探政策底线。
 
从以上4点来看,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当前楼市的轮廓,房地产虽难,但并不是最难。在面临经济增长的压力,楼市调控并不会放松,也绝不能放松,这一次的经营贷自我审查就是最好的例子。其次对于购房者来说,买涨不买跌固然重要,但要在合情合法的情况下,其中还不排除是部分开发商故意扰乱市场氛围,借此拋房退场的同时乘机赚上一笔。从我国房价发展历程来看,买房本身并不赚钱,但觉得赚钱的人多了,也就自然而言赚钱了。
 
事实上对于这一点,也有不少权威专家给出自己的看法,例如第十三届全国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表示,从长远来看,必须控制高房价,有的城市房价收入高达25,也就是说不吃不喝25年才买得起房,其次实体经济、科技创新承受不起高房价的挤压;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研究院院长盘和林表示,我国房地产近20年都没有出现下跌的现象,甚至部分银行都认同房价的上涨,在遏制房价的同时“打破一致性预期”预期才是关键,想要房价下跌就必然先有人相信。看到这里我只能说这7个字说破了真相,理论上房价走向取决于供需,但实际上完全由市场预期主导,如果市场仍出现排队买房的现象,房价下跌恐怕就是一句空话。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