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六保”航向 以改革为突破口 不以房产短期刺激经济
时代财经 刘晓忠 / 2020-04-19 02:18:55
原标题:时代锐评:六保,当以刮骨疗伤的改革为动力
来源:时代财经;作者:时代财经 刘晓忠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GDP同比增长-6.8%,为自季度GDP有统计以来的最低值,但在前所未有的疫情下能取得如此成绩,充分展现出我国经济较强的发展韧性和风险承载能力。
不过,正如4月1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必须充分供给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增强紧迫感,抓实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这就要求各级政府要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加大“六稳”工作力度的基础上,重力实现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等“六保”任务,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
具体到宏观政策操作上,则提出通过降息降准等金融政策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复商复市,通过提高财政赤字率、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推动积极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并以传统基建和新基建为抓手,保持国内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以及在保持房住不炒的调控定力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显然,刮骨疗伤的改革开放是经济社会发展框定的动力源。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以清晰的目标指向明确了今年经济“六保”任务的航向。
不以房产短期刺激经济
然而,针对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市场存在一种偏执的误解,部分市场人士觉得这次会议没有将“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写入,就意味着房地产会成为稳住经济基本盘的重要手段,而对房地产市场再次想入非非,认为房地产会成为今年应对经济“六保”任务的短期刺激经济的策略。
殊不知,这次会议恰是在最近在深圳等部分地方流露出的豪宅秒杀等炒房迹象,以及部分地方开始酝酿对房地产调控松动等背景下召开的,再次明确“房住不炒”本身就是对蠢蠢欲动的各地炒房现象的一种警示,同样也是对部分地方开始酝酿松绑房产调控的一种警告。
毕竟,松绑也好、策划炒房也罢,其实说白了就是相关主体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一种违法行为,应该尽快用《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予以查处;而且房地产市场萌动的这些行为也与日前中共中央发布的要素资源市场化改革的思路和方向相左。
更为重要的是,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和日前有关要素资源市场化改革的《意见》等,都清晰地表明,决策层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挑战心明如镜,不大可能拿房地产进行短期经济刺激。
降低经济运行成本
就外部环境而言,4月8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指出,要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这预示决策层已经充分估算到了疫情全球大流行后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自由贸易等都将可能面临不可逆的改变。
其中国际贸易合作和国际产业供应链,可能会从疫情前的“求同存异”逐渐被“求同排异”所冲击和调整,各国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定义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调整,部分在国际产业链分工协作的产业会向本国市场回归。外需出现的可能缺口会彻底改变我国货币政策的作用机理,拿房地产刺激经济将意味着房地产与实体经济争夺金融资源问题,加重保市场主体难度,加剧经济滞胀。
就内部环境看,经济“六保”的长期性、结构性问题就是国内经济社会的高运行成本问题。国内市场主体面临的高经济社会运行成本,主要反映在两个层面:
一方面,就是要素资源市场的市场化改革进程问题。这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硬骨头,这其中尤其以房地产市场最为突出,当前我国的房价高企,已掏空了居民的六个口袋,高房价带来了人力资本的刚性化、货币利率的刚性化和其他生产要素价格的刚性化。
即土地作为基础生产要素,地价、房价都会以地租和房租的形式计入经济社会运行成本中。这意味着房价和地价维持在较高泡沫状态,国内经济社会的运营成本就很难有效降下来,除非市场主体创新活力高、价值创造能力强,否则与地租房租等有关的要素资源成本,就会成为市场主体前行中的阻力,严重压低市场主体的投资边际收益率,进而导致市场主体不愿意负债扩展。
这方面的问题已日益突出,如最近以来各级政府推动复工复产的各种财金政策,在政策边际上呈现出边际递减态势,最为典型的是部分企业因为内外需市场的需求冲击,及劳动力、房价等要素资源成本高导致企业运营成本居高不下,被迫放弃政府提供的财金优惠政策,即部分市场主体逐鹿的市场收缩甚至没有了,那么再优惠的财金政策对这些市场主体而言将是无米之炊,增加的负债难以有效变现成收入。
另一方面,当前我国社会防护型保障体系等公共服务不完善,在疫情期下突出了基于公共服务领域的民生缺口。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体系、社会救济体系等供给,不能完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诉求,导致民生的安全保障不足。
这导致国内居民的工资增长刚性和就业刚性,市场主体不得不承担更高的社保费用,缺乏有效而足够防护型保障的居民,无疑将压低居民的真实可支配收入,使居民更多将收入用在日常需求和安全需求上,前者表现为高恩格尔系数,后者表现为用购房作为安全储蓄,持续抬高房价。
以改革为突破口
因此,当前“六保”工作的标本兼治之路,唯有改革开放这一条路,就是以不破不立的改革开放之果敢和历史担当刮骨疗伤,有效推进各领域改革。
首先,不断加大要素资源的市场化改革力度,打破要素资源领域的垄断,推动要素资源市场化定价。如加快金融体系的市场化改革、能源体系市场化改革和土地制度体系的市场化改革。通过市场化改革,深化要素资源的市场化定价,降低经济社会运行成本。
其中,目前是挤破房价泡沫的最有力时机,若能够以不破不立的历史担当把房价泡沫挤破,经济社会运行成本将能实现极大降低,市场主体才能真正甩掉包袱、轻装上阵,民生也就可以做加法。
其次,完善政府的社会公共保障和公共救济制度,为居民和企业搭建公共防护型保障体系。即中央政府可考虑通过国有资产充实社保基金、发行特别国债等举措,增加民生投入、完善一般和专项转移支付制度,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在开放土地市场的同时,开征房地产税,为基层政府提供稳定的财政收入来源,进而既保民生、保基层运转,又进一步推动政府职能转型,完善现代国家治理体系。
此外,保粮食能源安全方面,在供给侧,允许和鼓励家庭农场发展,允许社会资本进入农业市场,推进农业的集约化生产,提高农业的产业化、生态化运营,加快能源价格改革,打破能源市场垄断,提高能源行业的市场化生态;在流通侧,放开粮食和能源的对外开放准入门槛,允许符合条件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和石油化工企业等市场主体参与粮食和能源的跨境贸易,提高粮食和能源的多元化供给,降低粮食和能源的交易成本等。
由此可见,经济“六保”,关键要克服短期经济刺激的冲动,走出凯恩斯刺激的旧路,以刮骨疗伤的改革开放为先锋,用改革为经济社会注入动力,用对内和对外开放增厚市场主体的活力空间。唯有如此“六保”才不是基于收缩的底色,而是基于开放包容的基调,“六保”也就不是防守战略,而是主动进取的战略安排。(作者为财经专栏作者、资深金融从业人士)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