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锦:中国经济还有相当大的“结构性潜能”
新京报 / 2020-04-15 23:13:28
世贸组织呼吁采取全球解决方案应对贸易下滑 短期政策需要关注三个问题
第一,稳增长首先和重点是稳消费。
以往遇到经济下滑,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花钱搞投资,特别是搞基建投资,这与当时的增长阶段和经济结构有关。
2008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实行四万亿刺激计划,当年支出法GDP增量中,投资所占比重为62.8%,消费比重为42.5%。
到了2019年,支出法GDP增量中,投资比重已经降为17.2%,消费比重则上升到66.9%,居民消费比重为49.5%。
这组数据表明,现阶段要稳增长,首先和重点是稳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这个大头稳不住,经济整体就稳不住。投资尤其是基建投资已经成了小头,靠小头稳不住大局。
第二,对低收入群体直接补贴。
这是稳消费直接引出来的议题。到底是直接发放货币补贴还是发放无太多限制的消费券,还可以讨论。
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是直接货币补贴,直接就发到居民账户上去了。我们的短板是低收入人群识别和补贴的基础设施还没有普遍建立起来。
数字技术发展到目前水平,搞这个“新基建”应该不难,当下的需求也提供了一个补短板机会。
短期内,可以利用已有的渠道信息,如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城市社保体系中的低收入人群、个税申报系统等。这种补贴至少要注意三点:确实补助到低收入人群;尽可能多地去消费;不能走形式,下毛毛雨,要有适当大的量,比如达到低收入人群一个月的收入或消费水平。
相关的一个认识问题也要讨论。不能简单认为对低收入人群直接补贴就是给福利、养懒人。
直接看,发补贴可以稳消费、稳增长,部分补贴将转化为企业收入和政府财政收入。
从经济循环过程看,给低收入群体发补贴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保护生产力,提升人力资本,因为低收入群体既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是人力资本提升空间最大的生产者。
第三,要给第二波冲击下的外贸受困企业留下足够弹药。
救助企业的资源要均衡使用,子弹不能一次打完。第二波冲击刚刚开始,峰值和尾部在什么地方还看不清楚。
出口企业是中国经济中最有活力和竞争力的一个部分,如果这部分企业倒下,对中国经济的伤害难以估量。要把救助资源的大头放在这个领域。
对低收入人群的直接补贴也可与救助外贸企业结合起来。
对外贸受困企业中一定收入水平之下的员工,由政府发放一定数量的补贴,以帮助企业稳定员工队伍,这样就可以同时扩消费、降成本、稳就业,使政策更好地起到作用。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