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宏观经济 > 应对疫情全球大流行冲击 实施一揽子纾困救助计划 详情

应对疫情全球大流行冲击 实施一揽子纾困救助计划

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 2020-04-13 12:05:48

面对全球疫情冲击 建议及时推出并实施一揽子纾困救助计划

 
 
 
四、建议及时推出并实施一揽子纾困救助计划
 
这次疫情冲击导致的全球危机本质上是民生危机,疫情冲击打乱了正常的经济循环,尤其是对于中小微企业和低收入群体造成极大的困难。非常时期需要采取非常措施,建议及时推出并实施一揽子纾困救助计划,突出企业生存、民生保障和底线思维。
 
面对疫情冲击,要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战略层面,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的生存问题。需从疫情经济学的视角加以审视,在疫情被完全控制之前,有计划地把有限的救助资源优先投向国内基本民生领域,救助收入流和现金流面临断裂的中小微企业和居民,加强疫情防控治疗行业发展。纾困救助计划应最大限度、最高效地把资金送到最短缺的中小微企业和居民手中。政府实施的一揽子纾困救助计划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尽量避免在中长期引发结构扭曲问题。
 
考虑到疫情全球大流行的发展趋势仍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经济恢复到常态可能需要更长时间,一揽子纾困救助计划可以先按照两年(2020—2021年)进行准备,实施过程中视情况发展变化再作灵活调整。具体而言,一揽子纾困救助计划主要包括如下六个方面内容。
 
一是救助暂时陷入困难的中小微企业,旨在稳定就业。可由暂时陷入困难的中小微企业向银行提出救助申请,要求企业不裁员,提供2019年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银行账户收支记录等数据,过去有良好纳税记录的企业优先获得救助。这部分救助贷款利息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具体比例可按照税收分成比例确定。
 
二是救助中低收入群体,旨在扩大消费。建议中央财政通过增加一般公共财政赤字率和发行一般性长期国债筹集资金,针对人均收入后1/2的群体(约7亿人)实施现金救助,这部分支出计入中央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属于临时救助性支出,因此而增加的财政赤字也是临时的。假设按照每人每月500元设计,每月总计3500亿元,占GDP的比重约0.35%,可以先连续发放3个月。3个月后再综合考虑疫情发展、持续时间、通胀水平、政策效应等因素决定是否继续发放,全年累计发放规模占GDP比重控制在1%~3%之间。地方政府可根据本地情况适当增加现金救助发放力度。
 
三是放开落户限制,旨在促进城镇化、都市圈和城乡融合发展。破解利益固化的阻力,全面放开1000万人口以下城市落户限制,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释放农民进城和外来人口落户所能激发的消费和投资潜力,释放城镇化和都市圈的巨大发展潜能,为中国经济发展和内需启动注入活力。
 
四是执行灵活的房地产政策,旨在满足居民的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坚持“房住不炒”,真正落实“一城一策”,推出全国性的人地挂钩政策,综合考虑各地房地产价格、房屋空置率、库存水平、人均住房面积、外来人口等更多因素,有序放松各地房地产限售限购政策,满足居民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重视妥善解决开发商融资难问题,赋予地方政府更大自主权。在过去五年人口净流入城市,根据人口流入量建设适量的政策性公租房。公租房建设应选址合理,与产业布局融合,防止政策套利。
 
五是健全消费环境,旨在释放潜在消费需求。完善都市圈发展环境,解决城市停车难和交通拥堵难点,放开汽车限购。支持物流行业发展,降低物流成本,完善冷链物流,扩大网络消费和线上消费。规划引导健康消费,完善医疗保健疾病预防制度,加大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
 
六是加大新老基建投资力度,旨在为未来发展精准赋能。专项债项目适当向都市圈所在地区倾斜,降低资本金比例,加大国土整治力度,推进都市圈轨道交通和地下管网等公共工程建设,提高投资效益,并创造以工代赈就业机会。实施全国公立医院改扩建提升工程。从转型升级视角促进企业投资新基建,对企业相关投资贷款给予贴息支持,推动5G等新技术及相关新基础设施建设,鼓励5G终端产品消费,尽快形成5G产业链。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