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还将持续多久?欧美何时控制住?中国疫情是否会二次爆发?
泽平宏观 任泽平 / 2020-04-09 17:55:50
截至2020年4月7日,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130万,死亡7.5万,波及到200多个国家,35个国家进入紧急状态,疫情已演变为全球大流行,经济深度衰退程度超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期。除中国、韩国等少数地区外,目前全球大部分地区形势严峻,欧美亚主要经济体均遭受重创,尤其是美国,其确诊数量已经突破30万。印度、巴西等发展中经济体医疗卫生条件差,人口密集,情况混乱堪忧。
疫情还将持续多久?欧美何时控制住?中国会否二次爆发?
我们根据数据和模型进行分析的基本结论是:
1)新冠肺炎传染性强, R0值在3.1左右,高于SARS和西班牙流感。30%-60%的新冠病毒感染者无症状或者症状轻微,但具有传染性,是其防控难度大的突出原因。
2)新增确诊拐点和现有确诊拐点的出现是疫情缓解的前提,两大拐点是观察疫情的关键。新增确诊拐点意味着疫情扩散速度下降,即增量开始缓解,现有确诊拐点意味着治愈+病死速度超过疫情扩散速度,即存量开始缓解。只有第二个拐点达到之后,整体疫情才有可能缓解。
中国:两个拐点相隔6-10天,第二拐点后约25天全面缓解。
韩国:两个拐点相隔11天,但第二拐点出现后新增确诊数量下降速度有限,存在“长尾特征”,尚未看到疫情完全结束的迹象。
3)意大利、西班牙、德国在3月下旬达到新增确诊的高点,即第一拐点,目前正在靠近第二拐点,有望于4月底逐步缓解,但存在“长尾特征”。
美国和法国新增确诊数量在数据上均已显露出第一拐点的迹象,而第二拐点至少到4月中旬才有可能出现,大幅缓解可能在5月中旬以后。
英国、印度、巴西整体处于疫情发展早期阶段,未来疫情将至少持续2-3个月。
由于印度和巴西人口规模更大,医疗卫生基础条件差,检验检疫物资匮乏,未来一段时间成为全球最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区域。
4)疫情初期,欧美国家一开始麻痹大意,普遍反应滞后,防疫措施也面临社会文化及体制方面的限制。目前欧美国家的防疫措施已接近最高级别,防疫形势有望逐步好转。
日本疫情已经二次爆发,严重程度超过第一次。
中国因输入性风险及内部无症状感染者的存在,未来需防范二次爆发风险。
印度、南美等发展中国家由于卫生基础设施不足、医疗资源缺乏、人口密集,情况混乱堪忧。
5)药物方面,此前多个被寄予厚望的药物已被证实无效,目前最有希望的瑞德西韦、羟氯喹/氯喹、法匹拉韦仍在临床试验中,最快4月底揭盲。
疫苗方面,目前疫苗研发项目超过60个,但有效性及安全性验证至少需要1-1.5年时间。
6)预计欧美国家疫情将在未来1-2月后开始缓解,但面临“长尾效应”,彻底结束有赖于疫苗研发和接种。
7)未来三种情景:
乐观情景下,感染率0.3%、病死率2.5-4%,则欧美感染320万人以内,疫情于今年夏天基本结束。上半年对经济冲击较大,但下半年经济快速反弹,影响基本可控。
中性情境下,感染率0.6%、病死率3-5%,则欧美感染超过320万人。目前除中国以外的全球人口62亿,是欧美人口规模的5.8倍,因此中性情景下,预计全球实际感染数量3000万人左右,且持续时间达3-5个季度,“长尾特征”。经济中短期深度萧条,随后逐步恢复。
悲观情景下,感染率1%以上,且持续时间较长,导致全球经济大幅衰退,大面积倒闭潮和失业潮。
8)对中国而言,我们面临三大战役:抗击疫情、复产复工和扩大内需,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复工复产快速开展,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矛盾是总需求不足,复工不意味着复产,消费、生产和出口企业面临订单大幅减少。
新基建兼顾短期扩大有效需求和长期供给侧改革,是最有效的手段,最有力的抓手。327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扩大内需,启动“新”一轮基建,以财政政策为主、货币政策为辅,对冲经济下行,防止出现大规模倒闭潮、失业潮。
面对疫情全球大流行、国际金融危机、欧美经济深度衰退、中美贸易摩擦、转型升级等重大挑战,我们旗帜鲜明倡导“新基建”。2月28日发布《是该启动“新”一轮基建了》报告,微信公号阅读量几十万,全网相关转发阅读上亿,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和业界大讨论,各界对新基建的呼声极高,但也有不少反对声音和误解。总体上这些讨论是客观理性的,推动了认识深化、公共政策形成以及社会进步。我们先后发布了《做好应对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的准备,启动新基建》《中国新基建研究报告》等系列文章,推动形成社会共识。
让“新基建”真正起到稳增长、补短板、调结构、促创新、惠民生的重大作用,发挥强有力的带动效应、放大效应和乘数效应。相比欧美量化宽松、直升机撒钱,新基建可以真正给子孙后代留点东西。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