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战疫,中国经济底气何在?
【编者按】经过一段时间艰苦努力,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境内本轮疫情流行高峰已经过去,但目前境外疫情仍在蔓延,当前我们仍必须牢牢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即日起,上海市委党校与东方网联合推出系列文章《“抗“疫”背后的中国之治”》,聚焦党的领导、精神力量、精准防控、社区防疫、国民经济、心理疏导、党员干部、法治保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硬核文章,一起关注。
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结构性、体制性和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去年底以来又遭遇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会对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冲击,消费、投资、出口等各领域都受到了直接冲击——今年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0.5%,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下降24.5%,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9.6%,其中出口下降15.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5%。近期,境外疫情扩散蔓延,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全球经济下行的风险在不断加大,引起一些人的担忧。
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指出,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发展。目前来看,在党坚强有力领导下,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的态势正在拓展,各地正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复工复产,生产生活秩序有序恢复,经济正逐步回归正常轨道,1-2月份,以互联网经济为代表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表现亮眼,不仅在疫情防控、物资调配、民生保障等方面大显身手,也推动了新动能形成较快成长的态势,为今年中国经济开局增添了一抹亮色。
总体来看,疫情的影响是局部的、暂时的,总体上是可控的,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变。为中国经济这艘大船“保驾护航”的,有以下几根“定海神针”。
讲综合实力,中国底气十足
判断中国经济未来的走势,首先要看基本面,看基本面主要看经济增长的长期因素,主要是供给侧的生产要素。
人是经济发展中的能动性、创造性要素。从人力资源看,2019年底,我国16-59岁人口接近9亿,占大陆总人口的64.0%,劳动年龄人口有所减少,但劳动力资源依然丰富,人口红利仍然存在。我国正处于人口发展关键转折期,有1亿多受过高等教育和有专业技能的人才,2019年本专科及以上毕业生达到822.5万人,“人才红利”加快形成。
从资本要素看,近年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2017-2019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分别增长7.2%、5.9%、5.4%,增速相对平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充分利用外资,目前是使用外资第二大国。
从科技创新看,我们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近年来核心技术自主研发能力大幅提高,从引进模仿向自主创新加速转型,目前部分科技领域处于“并跑”“领跑”状态,5G等领域部分技术迈入“无人区”,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最强动力。
从产业体系看,我国具有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供应体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中国制造”品类齐全遍及全球,中国产业具有最完备的配套能力。这也为应对疫情提供了有力支撑,在短期时间迅速组织各种应急物资的生产并不断扩大产能,展现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
从经济总量看,在上述种种因素支撑下,中国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9年中国GDP总值超过99万亿元人民币,全年经济增长6.1%,在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贡献世界经济增长的1/3左右,是世界经济名符其实的发动机和火车头。
数经济活力,中国动力澎湃
经济活力激发经济潜能,提升发展质量,是经济长期向好的有力支撑。经济活力体现为市场主体的活跃度。
2019年,我国新登记市场主体2377万户,日均新登记企业2万户,年末市场主体总数达1.2亿户。上海成绩同样不俗,2019年新设各类市场主体43.15万户,比上年增长7.9%,其中,新设企业36.76万户,增长11.6%,日均新设企业1476户,增长12.0%。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挂牌“双满月”时,就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新设企业1329家。截至2019年底,新片区新设企业4025家,签约重点项目168个、总投资821.9亿元。疫情没有挡住企业投资的热情和信心,3月31日,在2020年上海重大产业项目集中签约暨特色产业园区推介活动上,有152个重大产业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约4418亿元。
经济活力体现为外商投资的踊跃度。十八大以来,中国各地致力于优化营商环境,市场准入管理新体制不断完善,政务服务更加高效透明,营商环境排名大幅攀升,营商环境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对外资持续保持强劲的吸引力,成为外商投资的重要目的地。
《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9415亿元,增长5.8%(折1381亿美元,增长2.4%)。在“一带一路”倡议带动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我国投资以更快的速度增长。就上海而言,《2019年上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新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6800项,比上年增长21.5%,合同金额502.53亿美元,增长7.1%,全年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190.48亿元,增长10.1%,2019年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50家。高能级项目特斯拉于2018年落户上海临港,沃尔玛旗下的高端会员制商店山姆会员商店3月25日宣布,将在上海开设旗舰店,这是山姆在中国的首家旗舰店,也是其在上海的第三家门店,这些都是上海乃至全国经济活力最好的例证。
经济活力体现为市场主体的创造性。防控疫情期间,酒店餐饮、交通旅游、休闲娱乐、教育培训等行业受影响较大,业务下降,有不少在一段时间里关门停业。但一些消费没有消失,而是从线下转到了线上,线上协同办公、在线教育、在线培训、远程诊疗、在线娱乐、无人配送、智能制造等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新服务迅猛增长,并带动相关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疫情还“倒逼”了企业经营管理思路的转变。一些行业受疫情冲击较大,员工待业,工资支出对企业造成不小的压力,但生鲜电商业务暴增,人力短缺。盒马鲜生便与西贝合作开展了一场“共享员工”的合作,既满足了盒马对人工的短期需求,又帮助西贝减轻了员工的工资负担,颠覆了人们对传统劳动关系的认知,提高了人力资源的配置效率。此类模式不是个案,无一不充分展现了市场主体无穷的创造力和经济的活力。
疫情对消费的冲击明显,但消费需求并没有消失。待到疫情控制后,被暂时抑制的消费需求将逐步释放。
挖发展潜力,中国前景光明
经济运行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就像一个有机的生命体。有生产,就要有消费,有供给,就要有需求,供给和需求要实现动态上的大致平衡。
看中国的发展潜力,一要看外贸潜力。我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目前是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企业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不少行业和企业处于核心枢纽位置。这都决定了我国外贸的基本面和积极向好的趋势。今年前2个月出口受到一定影响,但随着复工复产率的提高,供应链的“堵点”和“断点”不断疏通,出口和外贸的基本盘能够稳住。随着疫情在全球扩散,医用物资变得紧俏,一些企业积极组织生产线扩大生产,瞄准了海外市场。在3月30日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国有创呼吸机生产企业共有21家,其中8家的主要产品(周产能约2200台)取得了欧盟强制性CE认证,约占全球产能五分之一。目前已签订单量约2万台,同时,每天还有大量的国际意向订单在洽谈。
二要看消费潜力。随着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高,在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我国总人口超过14亿,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全球最大,消费能力巨大且不断发展,潜力无限,使得我国拥有超大市场规模的独特优势,这是别的任何经济体都不具备的。并且,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高端化等特征,这将带动产业持续升级和技术不断革新。
三要看投资潜力。中国整体上处于工业化后期,中国制造正奋力向中国创造、中国智造转型,有许多投资空间。2019年我国常住人口城市化率达到60.6%,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目前城乡区域间还有较大差距,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加大有效投资力度。此次疫情暴露了公共卫生设施、应急管理体系、物资储备体系等方面存在一些短板弱项和漏洞,这正是今后投资的增长点。
四要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决心。经济发展潜力除了看劳动力等各种要素供给,还要看要素质量、经济结构和科技创新,这就需要持续进行制度创新。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定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决心,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推进改革举措落地,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制度红利不断释放,发展潜能持续激活,发展动能加速转换。疫情防控期间,改革的政策文件不间断出台,各项改革举措逐一落地。正是有了以上可挖掘的发展潜力,预示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光明前景。
看制度保障,中国有党坚强有力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党的领导力彰显于中国共产党成立近百年来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彰显于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也彰显于此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中。
此次新冠疫情传播速度快、感染范围广、防控难度大,党中央高度重视,迅速作出部署,全面加强对疫情防控的集中统一领导,及时制定疫情防控的战略策略,迅速遏制了疫情的蔓延。党有领导力,就有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就能凝聚起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就体现为投疫斗争的战斗力。
做好经济工作,同样离不开党坚强有力的领导,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了一系列重大工作,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持续向纵深推进,包括经济工作在内,各项工作成就极不平凡,经济体制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变革。历史充分证明,党坚强有力的领导是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根本政治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如果把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比喻成狂风骤雨,从国内形势来看,风将息,雨将停,中国经济的汪洋大海将回归风平浪静,中国经济的前景也必将越来越好。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