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宏观经济 > 从“新基建”展望”十四五”新能源规划 详情

从“新基建”展望”十四五”新能源规划

中智科博 / 2020-04-08 14:11:39

“十四五”新能源规划的发展方向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攻坚期,全国新能源行业也将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时刻。在分析总结“十三五”中我国能源行业发展经验、问题及国际经济与新能源形势最新状况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大致推测出”十四五”新能源规划的几点发展方向:
 
(1)分布式发展
 
“十四五”时期,从我国能源发展的思路上,将改变过去主要依靠基地式大发展的路径,重点转向户用分布式发展,形成大规模集中利用与分布式生产、就地消纳有机结合,分布式与集中利用“两条腿”走路的格局。
 
分布式能源具有利用效率高、环境负面影响小、提高能源供应可靠性和经济效益好等特点,已成为世界能源技术重要发展方向。分布式开发模式,既可实现电力就地消纳,避免弃风弃光,又能避免远距离电力传输,节省投资、减少输电损耗,同时还能满足东部发达地区经济能源需求与消纳重心的匹配不均衡问题。
 
在国际能源转型升级和国内能源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智能化新能源是能源革命的主战场。当前,在我国人口稠密、电力需求旺盛、用电价格较高的中东部地区,新能源分布式发电已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具备了较大规模应用的条件。“十四五”期间,光伏、风电、生物质能、地热能等能源系统的分布式应用、创新发展将成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内容。
 
(2)与传统能源包容式发展
 
在我国能源发展的大格局中,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的投资主体不能长期处于对立状态,应该是有机结合、分工合理、有序合作。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传统能源主要是以国有经济为主体,新能源主要体现在民营经济参与,协调好二者的发展关系,对平滑、顺利、稳定地实现新能源对传统能源的替代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因此,在“十四五”能源结构总体布局中,应结合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大部署,通过建立民营新能源与国有传统能源包容发展的协同体系、加强民营新能源企业与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传统能源企业主动介入新能源领域等方式,积极推动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包容式发展,这不仅是对我国能源格局的一种理性化调整,更是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包容式、协调式发展的体现,将对我国经济社会长期稳健、高质量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建立以储能为核心的多能互补能源体系
 
在我国推进能源结构转型的过程中,单一能源品种的利用已受到多方掣肘,建设高效、灵活的综合能源体系将成为“十四五”时期能源发展的重点。然而,不同能源系统间往往存在差异,且系统中各类能源的供能彼此间容易出现缺乏协调、能源利用率低等问题,亟需具有调峰调频、辅助服务等优势的储能技术支撑。
 
通过风光水火储多能有效结合、发挥各类电源优势、取长补短、紧密互动,不但能够为新能源提供调峰调压电源,提升新能源发电消纳能力,增加新能源应用比重,缓解“弃风、弃光、弃水”等问题,亦有利于降低火电等传统能源高污染、高耗能的程度,为优化能源结构、降低环境污染提供助力。因此,大力发展以储能为核心的多能互补体系,将成为我国能源经济持续稳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4)关键技术研发与重大工程布局
 
能源经济发展的希望在于通过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提供更清洁、更廉价的能源产品,未来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关键技术和重大工程布局仍然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我们欣喜地看到,自《可再生能源法》推行以来,在技术创新的驱动下,我国新能源产业规模稳步增长,技术屡破世界记录,近10年我国光伏发电成本降幅达到90%左右,陆上风电度电成本下降40%以上。随着技术的快速进步,“十四五”时期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行业将逐步实现平价,能源“十四五”发展的侧重点将由速度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因此必须重视关键技术研发攻关,加快培育能源发展新动能。
 
在关键技术创新方面,既要体现国家对重大工程的布局,也要充分发挥民间力量,尤其是行业组织和主要能源企业的研发积极性。一方面,国家必须把握好能源变革绿色低碳化方向,在核心和关键技术领域进行长远布局,在政策上加强引导;另一方面,行业组织和能源企业必须大力加强技术攻关,取得核心技术领域话语权,通过多元有机结合,形成真正的创新主体,为建设现代能源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总结:新基建、新动能、新机遇,十四五规划时期,新基建引来了新的机遇,如何做好规划?以新能源体系布局为例,加大合理布局,关键技术创新,与传统能源并驾齐驱,包容合作!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