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宏观经济 > 刘元春:深入解读疫情冲击与超常规宏观经济政策选择 详情

刘元春:深入解读疫情冲击与超常规宏观经济政策选择

新华网 / 2020-04-07 11:35:42

面对疫情冲击 中国需要积极应对的一揽子宏观政策措施

 
 
中国需要积极应对的一揽子宏观政策措施
 
世界多国在这一次疫情应对中都出台了超常规的救助政策和刺激政策。那么我国应不应当改变前期的一些政策基调,特别是改变去年经济工作会议所定的积极财政政策、稳健货币政策这种政策组合框架,全面过渡到超常规的疫情防控和保稳定、保增长、保目标的新进程?刘元春表示,国家所发出的这种信号非常明确。
 
3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指出,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和实施力度。要抓紧研究提出积极应对的一揽子宏观政策措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
 
刘元春表示,要准确认识“保目标”约束下的年度增速。一方面,按照新修正的GDP数据,“十三五”规划要求平均每年GDP增速要不低于6.5%,这意味着2020年经济增速不低于5.5%。
 
另一方面,全面小康的“翻两番”目标如果按照十六大所设计的2020年较2000年翻两番早已在2015-2016年完成,对2020年增长速度没有要求;如果按照18大确定的2020年较2010年GDP翻一番的目标,那么2020年GDP增速只要达到5.5%就能够基本满足。
 
“如果要保证2020年失业率不超过5.5%,城镇新增就业在1100万人,中国GDP增速必须要达到5.5%;如果提高失业容忍度,保证目前就业存量规模不变,全面城镇新增就业800万左右,那么全年GDP增速只要达到5%就可以了。因此,从保就业和保目标角度来看,达到5.5%都能够满足,不必要求达到6%。”
 
刘元春认为,从理论的可行性上来看,按照未来大概率情况下,可以将2020年的经济增长速度速度目标设定在5%-5.5%。
 
在他看来,这种目标的设定不仅具有很强的指引性和政策预设性,能够清晰告诉各个经济社会主体政府将采取一揽子扩张政策来保就业和保目标,以统一各个部门、各个区域以及经济主体的预期和行为。“超级疫情冲击往往会带来秩序的混乱和信心的低迷,有目标将比没有目标更有利于我们走出艰难期。”
 
同时,这种目标设定导致的季度产出缺口在可控的范围之内。“从理论上讲,产出速度不要超过潜在速度的40%,即控制在2.5个百分点范围之内是经济系统可以考虑。从测算的角度来看,目前5%-5.5%要求3、4季度增速高于潜在增速的水平都在2.5个百分点以内。刺激带来的资源过度使用、通货膨胀以及相关扭曲应当在可控的范围之内。”
 
第三,必须认识到疫情外生冲击与一般经济萧条内生冲击有本质的差别:一是来得快去得也快,冲击时限较短;二是只要疫情救助到位,疫情冲击不会带来经济基本面的过度损害,疫情停摆期间停止的消费和投资在后期能够得到补偿性的释放。“疫情之后的V型反弹是常态。”
 
第四,这种目标的设定要求的缺口填补和刺激救助的资金需求依然在可承受的区间。“按照中国支出与GDP形成系数、财政赤字与有效需求形成比例等参数测算,要填补一个百分点GDP增速的下滑需要财政扩张1.2-1.4万亿,因此要填补GDP增速回落3-5个百分点需要的财政扩张资金在4-7万亿左右。这种财政扩张幅度在这种百年未遇的大疫情冲击下并不算多。与大部分发达国家的救助支出力度相比也大致相当。”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