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疫情下半场:如何扩大有效投资,推动经济复苏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 / 2020-04-01 10:51:38
3月25日,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CWM50)和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共同举办“扩大有效投资,推动经济尽快复苏”网络视频会议。会议围绕国内疫情防控进入下半场后所面临的经济重建与如何尽快走出危机等焦点问题展开讨论并建言献策。
扩大有效投资,推动经济尽快复苏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扩大政府有效投资应以扩大公共消费为前提
从经济视角判断,刘尚希指认为,当前政府投资的乘数弱、挤出效用高、边际效应低,投资效果不理想。他建议,提升政府投资“有效性”从以下三点基本思路出发,第一,要从“物本逻辑”转向“人本逻辑”,公共服务跟着人走,投资跟着公共服务走。第二,要从“经济效益最大化”转向“公共风险最小化”。第三,要从“划政府边界”转向“政府和市场、社会合作”,突破界域思维,以行为为基准来处理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总体上,刘尚希认为,从当前来看,要从“基于物的项目+投资”转向“基于人的项目+消费+投资”。对冲疫情影响,扩大政府有效投资,应以扩大公共消费为前提。
人民银行参事室主任纪敏:注重“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间的平衡
纪敏认为,考虑投资作用时,既要考虑需求的情况、投资收益,也要考虑投资的成本和代价,注意平衡其中的关系。当前扩大有效投资,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综合考虑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短期来看,疫情的冲击下需要加大促进量的增长这方面的力度;但疫情终将过去,量这块的力度需要边走边看,根据情况灵活调整。成本和代价也包括体制固化,即增加后续改革难度。比如,在实施新老基建投资时,如果短期内刺激力度过大(当然需要也必须这么做),一些原有的本需改革的体制机制问题就会更为固化。纪敏表示,短期刺激稳经济与体制改革有统一的一面,也有矛盾的一面,寓改革于政策、用改革稳增长,愿望是好的,但实施起来并不容易,需要平衡好稳增长和促改革、短期与中长期的关系。同时现在不比当年存在普遍瓶颈,当前扩大投资一定要考虑需求约束,否则无法回报投资难以持续。此外,新基建是高技术投资,还要考虑技术约束甚至技术人员的约束。
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兼上海分行行长金鹏辉:扩大有效投资的六点建议
金鹏辉围绕“如何扩大有效投资,推动经济尽快复苏”提出六点建议。一是中央明确要加快数据中心建设进度,但在能耗方面地方政府受到硬性考核限制,建议将数据中心能耗单列;二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民用支线机场发展严重滞后,而航空业相对于公路、铁路而言有占地少的特点,当前应加大投资力度,建议优先考虑加大民用小型支线机场建设力度;三是在稳定房地产经济的前提下,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减少地方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抑制地方依靠房地产拉动经济的内在冲动;四是在稳定外贸外资方面,注重发挥人民币国际化作用,比如支持人民币跨境贸易再融资;五是改革GDP核算方式,可在目前生产法核算基础上,并行支出法核算方式,以更有利于真实核算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六是在稳投资方面,发挥国企和国资的带头作用,加快推进一批具有显示度的重大新投资项目的开工建设,进一步带动民间投资。此外,针对近两年谈的比较多的“进口替代”,金鹏辉认为,掌握“卡脖子”的核心技术不等于要搞“进口替代”战略,分工带来效益,中国作为全球化的受益者,应该倡导国际分工和产业链全球化,尽可能发展出口导向。
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黄海洲:疫情对经济冲击较大,政策应及早出手
黄海洲认为,目前最难稳的是信心,要从稳定有效需求着手,进而稳信心、稳就业。从这个意义上说,扩大投资非常有必要,但不应停留在对需求端还是供给端的争论上面。如果最终目的是稳信心,那应该及早出手,给市场一个明确的政策预期,这样有助于金融市场的稳定。比如,支持中小企业贷款、鼓励银行资金进入资本市场等,通过从资本市场得到的回报来补贴对中小企业贷款可能面临的损失。
中国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方晋:扩大投资的三个方向
方晋建议从以下三个方向扩大投资。一是有明显短板的地方。比如因为信息基础设施的短板、导致贫困农村的很多学生无法保质保量地上网课,导致了教育的不公平。二是因为管制导致没有释放出来的潜在投资需求。比如中国有大约4亿航空旅客,但机场只有六百个左右。三是对于已经看准方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已经被论证的产业、项目,可以加速投资。比如“新基建”中的5G,原计划三、五年布局,可以提前和加速投资。
中国铁建投资集团副总经理戴保民:有效投资的三条建议
戴保民提出三方面建议。第一,坚持国有企业混改,推进理性投资。混改以后,推进国有企业核心员工持股,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第二,补充传统基建短板,加快新型基建投资。一是持续推进补短板,如城市轨道交通;二是持续推进水利工程建设,重点推进南水北调东线、西线二期工程;三是持续推进生态环保建设,主要包括大气治理、固废处理、污水处理等和土壤修复。第三,调整完善需求结构,提升有效需求,包括:全面放开生育、鼓励创业就业、完善社会保障、降低宏观税负、精减政府机构等。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朱恒鹏:鼓励社会力量办医院,大力发展商业保险
朱恒鹏表示,疫情暴露出我国医疗服务体系长期存在的短板。他通过结构分析,认为民营医院当前占比仍然还很小;总体上医疗资源相对充足,但过度住院现象严重,基层医疗资源相对不足,此次疫情防控战中,基层医疗资源没有有效发挥作用。他建议,一是大力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基层医疗机构,夯实基层卫生服务数量,解决看病就医都往三级医院跑的问题;二是大力发展商业保险,政府保基本、兜底线,通过发展商保给参保者提供医疗服务,形成良性互动,最终形成数量足够大的、充分竞争的医疗服务体系。
上海市政府参事盛松成:房地产投资问题不可忽略
盛松成表示,疫情之下,投资将会在今年经济增长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其中房地产投资是不可忽略的部分。疫情对房地产及直接相关行业的冲击非常大,既体现在行业投资和销售方面,也体现在就业方面,尤其要注意其中的隐性失业情况。应当在坚持“房住不炒”和“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前提下,稳定房地产投资和销售,避免房企资金链断裂和大规模倒闭。盛松成不主张运用下调首付比例、下调按揭贷款利率等需求端调控政策,因为这会导致房价大幅上涨。他建议应更多运用供给端调控措施,要保持一二线城市土地供给的适当增加。从长远来看,我国城镇化还有较长一段路要走,需要有与之配套的房地产供给和服务。此外,应重视房地产市场中的结构性的问题,包括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的供给差别,商住楼和居民住宅的库存差别等。盛松成对前日刚出台的国务院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将在城市建设用地总量控制的前提下,赋予地方政府对具体项目用地和土地规划、使用等的更大审批权限,有利于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价值,有助于重大项目及时落实,有助于城镇化推进和城乡一体化改革。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