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疫情冲击与全球化转折下的宏观经济观察
北大汇丰金融研究院 / 2020-03-25 23:05:32
流动性短缺对企业资产负债表的冲击将如何演绎:观察美国经济的核心问题
三、流动性短缺对企业资产负债表的冲击将如何演绎:观察美国经济的核心问题
我们下一步要观察美国经济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也是刚才纪博士提到的流动性短缺对企业资产负债表的冲击,下一步会如何演变?
美国正遭遇杠杆资金连锁平仓式的流动性危机,资产价格波动非常剧烈。这种剧烈的波动很容易陆续暴露经济中比较脆弱的风险点,比如美国的企业部门杠杆率高达74.2%,超过2008年72%的高点。过去10年,在资本市场上,屡试不爽的一个资本游戏就是利用很低的资金成本回购股票,提高了股东的回报并推升EPS,进一步拉升股价,但此链条现在面临断裂的风险。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美国的油气企业融资成本已经开始显著上升。2月14日至3月19日,巴克莱北美高收益债的信用利差上升了632个基点,从3.44%上升到9.76%,平均融资成本高达11.17%;巴克莱北美投资级公司债的信用利差也上升242个基点,从1.06%升至3.48%,平均融资成本为4.89%。伴随信用利差上升,信用出现萎缩,企业再融资困难,可能引发失业率上升和消费缩减这些连锁反应。此时美国危机就不仅局限于金融体系,可能会向实体经济危机转变,这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每一次大的动荡往往引发人们对于现有的金融政策和理论框架的反思,为适应新的现实需要,研究者会提出一些新的设想。原来大家觉得不可能被采纳实施的政策建议,例如一度被主流金融界批评的现代货币理论(MMT),很有可能慢慢从比较边缘的观点逐步在动荡下进入决策,甚至被逐步实施。现代货币理论强调,只要央行看到物价没有出现上升的压力,它就可以加大货币信贷的投放,可以直接购买国债,包括货币基金;还例如,日本央行已开始购买ETF,欧洲央行购买公司债,这些都被视为是带有现代货币理论色彩的政策实践。有评论分析,新冠疫情可能会使得全球的央行放下了依据现代货币理论进行大规模放水的道德愧疚感。按照目前的市场动荡,美联储很可能慢慢在缓解流动性的问题上继续做出一些更大规模的尝试,虽然有的可能还有一些法律法规的修订程序要完成,但是这种流动性短缺的现实压力会推动其一步步往这个方向前进。
四、中国的政策空间何时释放:观察中国经济和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核心问题
我们要关注中国应对动荡的政策空间如何释放,这也是观察中国经济和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重要窗口。纪博士在演讲中也提到,主要发达经济体应对危机的传统政策工具基本上回旋余地不大,例如当前美国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已经降到零、欧元区的边际存款利率是-0.5%、英国央行的基准利率是0.25%,降息空间已经十分有限。不仅货币政策的空间有限,美国、欧洲、G20和全球政府部门杠杆率都已经升到历史高位,财政政策扩张的空间也很有限。
相比较而言,中国的基准利率还比较高,有一定的政策空间;财政赤字也没有超过3%的警戒线;而且中国的内需市场空间比较大,流动性充足;整个产业门类比较齐全,所以有足够的政策工具组合进行逆周期调节。下一步中国政策空间如何启动?政策组合如何?这些问题的答案不仅关系到2020年中国经济的走势,从历史上来看与大宗商品和新兴市场价格还有很强的关联。中国在大动荡的时期如何进行全球布局?如何进行供应链的调整优化?我认为都有很大的政策发挥空间。
五、美元的外生冲击:石油变局
这一次国际市场冲击这么大,绝不仅仅是因为新冠疫情,还叠加了美元的外生冲击——石油。纪博士提出的宏观判断之一就是美元的强弱和美元的加息周期。我想补充的是,与美元的流动性和其国际地位休憩相关的石油,恐怕在全球化的变局下也走到了大的历史拐点上。近期油价在短暂反弹后再次跌至30美元/桶之下,面对低迷的油价,主要的产油国沙特和俄罗斯还表示要扩产,没有退让的迹象,所以目前油价向上的拐点还没有看到,但实际上对中国这样的石油进口国来说是一个机遇。石油价格的暴跌已经对离岸美元的流动性产生了影响,我们不得不思考问题是:美国的能源自给是否会发生逆转?页岩气相关产业的债券会不会出现违约?石油美元会否发生实质性动摇?如果发生,全球的金融市场会如何定价?又会带来哪些方面的影响?
以上是我听完纪博士的讲座之后做的五点补充和评论。第一点是在全球化的条件下,产业链和资产价格都形成了共振;第二点是关注当前逆全球化和零和思维如何转变;第三点是观察美国的流动性短缺如何化解,如何冲击美国的资产负债表;第四点是中国的政策空间释放的时点和方式;第五点是石油以及石油美元关系。
再一次感谢纪博士,我作为北大汇丰金融前沿讲堂的组织者和执行者,非常高兴能够尝试多种方式支持讲座举办。虽然疫情肆虐,但我们仍坚持把在线下组织得非常专业的讲座转换到线上,让更多观众有机会在这个专业的平台上和我们邀请来的一线的专家直接交流。谢谢纪博士!谢谢各位观众的参与!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