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学会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对为例
行政管理改革 王芃 梁晓峰 / 2020-03-24 12:32:59
摘要:与一般危机事件相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性、高度专业性、未知性、群体性、社会性以及应对协同性等特征。在现代化治理体系中,专业学会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重要补充力量,应当发挥专业优势、组织协调优势、凝聚精神等优势,在疾病的预测、健康科普、组织动员、心理干预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2019年12月29日,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某医院报告一起不明原因重症肺炎聚集病例,中国政府核实后通报了世界卫生组织(WHO)。2020年1月8日,此次疫情暴发的病原被确认为新型冠状病毒,WHO将此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COVID-19”。1月30日,WHO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我国政府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强调,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直接关系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也事关我国对外开放。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疫情发生后,湖北省及全国其他省份先后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这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的第一次,形成党政领导、全社会参与、群防群控的局面,全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2003年SARS在我国流行暴发后,我国着力加强卫生应急体系建设,重点加强了卫生应急法制、卫生应急机制、卫生应急预案制定等工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得到了大大提高。然而,无论是2003年的SARS,还是17年后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都是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公共卫生是关系到一国或一个地区人民大众健康的公共事业,离不开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因此,民间组织的参与至关重要。在历史上,民间组织参与公共卫生事业也极大推动了防疫事业的发展。传统的全能政府治理模式,已难以覆盖急速流动的现代社会,现代政府的社会职能处在弱化过程中,政府不可能事事亲力亲为、直接全面介入所有的社会事物,应该借助社会的力量来共同管理社会,共担社会风险。专业学会由某一特定领域中来自不同部门的相关从业人员组成,其目的是促进同行业研究、交流与合作。我国的专业学会也与政府有着密切的关系,政府是很多学会的组织者或重要参与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专业学会拥有大量的专业资源,是联系政府与民间组织的重要枢纽,理应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中发挥作用。本文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为例,结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殊性,分析专业学会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优势,就目前存在的问题,为专业学会参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出建议,进而提升我国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方面的治理能力。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殊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威胁人类健康、社会安全,并造成重大社会经济负担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我国2003年5月9日发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是: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突发性、破坏性、不可预见性、紧迫性、信息不充分、资源严重缺乏、舆论关注性是危机的几大基本特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同样具备上述特征,但与危机一般特性相比,还有以下一些特征:
(一)突发性和高度的专业性
首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涉及大量生物学、医学的知识内容,在医学高度发达的今天,医学学科划分更加细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解决又需要多学科展开合作。虽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存在着发生征兆和预警的可能,但往往很难对其发生和发展做出准确预测和及时识别,难以做出能完全避免此类事件发生的应对措施。其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形成常需要一个过程,开始时其危害范围和程度较小,对其蔓延范围和发展速度、趋势和结局很难预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暴发需要分析病毒的产生和传播,这涉及病毒学、微生物学等方面的知识,研究传染病疫情的发生涉及传染病学及流行病学的技术,研究疾病发生机制、发展规律涉及病理学的内容,寻找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涉及现代医学技术等。这些内容往往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需要专业人士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才能准确掌握相关的规律,找到预防和治疗的有效方法。高度专业性一方面决定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需要不同专业人员科学地开展防治工作,另一方面决定了疫情的舆情管理需要以科学性为依据。
(二)危机的未知性
与一般突发安全事件相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往往具有未知性,导致人们很难以最适当的方法进行准备。在事件发生之前,准确判断所需的技术手段、设备、物资和经费都是不太可能的。事件产生的原因、进展速度、波及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等各方面都无序可寻,难以准确预测和把握其态势。以本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暴发为例,其病原体为以前未知新型冠状病毒,从基因序列的测试、病毒的起源、流性特征都需要开展研究,疫情的发展动向不明,而与此同时,危机的管理又需要在开展上述研究的过程中采取果断措施,控制疾病的发展。
(三)涉及的群体性和社会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往往关系到个体、社区(系统或部门)和社会等各种主体,影响具有广泛性和全球性。有的事件虽然所直接涉及范围不一定是公众领域,但是事件却因迅速传播而引起公众的关注,成为公共热点并造成公共损失、公众心理恐慌和社会秩序混乱。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空间上波及的范围越来越广,可跨多个地区和国家,具有较强的国际互动性。本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以来,截止到2020年2月25日WHO网站消息,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已涉及西太区、东南亚区、美洲区、欧洲区、东地中海区共计34个国家,中国以外33个国家和地区报告病例2459例,死亡34例。在人员物资大流通的经济全球化时代,也带来了疫情传播的全球化,疾病通过交通、旅游、运输等各种渠道可以迅速波及多个国家。
(四)引发原因的多样性
引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因素多种多样,比如生物因素、自然灾害、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各种事故灾难等,因此表现形式呈多样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涉及范围广,影响范围大,不仅造成人群的发病或对健康的长期影响,使公共卫生和医疗体系面临巨大的压力,还会造成人员大量死亡、公众不安、严重影响经济发展,甚至扰乱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一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涉及社会不同利益群体,敏感性及连带性很强,处理不好甚至会动摇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引发政治危机。
(五)应对的协同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及表现形式各具特色,无法照章办事,而同类事件的表现形式也千差万别,处理也难用同样的模式来框定;且事件是随着事态的发展而演变的,人们很难预测其蔓延范围、发展速度、发展趋势和最终结局。本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暴发以来,各地按党中央、国务院要求采取措施,相继启动了一级响应,应急管理体系在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也暴露出了问题,例如地方政府反应的灵敏性不够、地方红十字会等社会组织管理效率低下、社会力量的动员和参与欠缺,疫情发展初期也缺乏对疫情发展及医疗资源配置的分析及研判。这说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绝不是卫生部门一个部门的责任,涉及环境质量(大气、土壤、水等)、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医疗技术、医保制度、经济社会关系等各方面,其治理主体是多元化的。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控制过程中,基于社区的网格化管理方式对控制传染源、切断疾病传播途径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机管理应该是政府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倡导个人、非盈利组织、社区、企业等积极参与,支持并配合政府工作,以便有序处置突发传染病事件。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