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成钢:当前对经济分析的一些错误观点
网易研究局专栏作家 许成钢 / 2020-03-21 13:44:42
能否避免金融危机和能否避免经济衰退是两回事
能否避免金融危机和能否避免经济衰退是两回事
就全球的情况来看,有不少人把现在的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和2008年、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时候来做一个对比。
其中包括当时的美国财政部部长萨默斯(后任哈佛校长)及当时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经济顾问贾森·弗曼。他们都是当时直接制定政策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人。根据对他们的访谈,他们都认为,这一次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超过了2008年、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当年他们是负责在白宫运作、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但是他们认为现在面对的困难比那个时候大,现在遇到的冲击比那个时候大。
3月16日,许多美国经济学家和媒体都认为,由疫情触发的经济衰退从当天开始算起。应该怎么看这个问题?正如我前面所说,人们必须要有清楚的认识,认为现在问题都在国外,中国的疫情已经控制住了,这种认识,是完全错误的。我们必须要清楚,中国官方宣布的感染人数近9万。而美英等国的感染人数是千的数量级。
他们是在比中国的疫情远为更轻的时候做出的反应和判断。我们脑子里还需要很清楚的是,上次的金融危机中心不在中国,上次的中心在美国,然后传到了欧洲,主要被打击的是美国和欧洲,不是中国。因为(当时),中国的金融和世界是脱钩的。发达国家的专家们判断,这一次的冲击,讲的是对美国和欧洲,要比上次的金融危机还大。但冲击的起点,不仅是疫情,而且包括供应链等等,是来自中国。国人要认真地认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实际股市已经告诉大家了,这有多重要。这不是一两个人的判断和猜测,而是市场已经告诉大家了。
而且市场上的反应也不是单纯的金融市场,整个能源市场,就是石油市场已经垮掉了。能源市场垮掉,是由这次冲击带来的。人们担心的是由这个带来的连锁反应,还有什么市场要被它冲垮?如果我们对比这两次的冲击,可以发现,上一次金融危机的背后,最重要的基本原因是所谓的次贷危机。而次贷是一种特殊的金融合同,以及由它衍生出来一系列的金融衍生品,里面存在基本的结构性的问题。由于这些金融衍生品存在非常基本的问题,在市场上蔓延以后,造成了重大的问题,由这儿触发出来。导致了全球经济的巨大损失。
但这一次,其实在金融方面,原本不存在上次我们看到的那些基本的结构性问题。因为吸取了上次金融危机的教训,现在的金融机构,全世界普遍的都有相当的流动性储备,即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远远超过了上一次。因此,如果这一次万一触发了金融危机(现在并不一定会),那不是因为金融机构自己的问题,而是外来的冲击太大,以及各国中央银行没能及时地应对。当然,现在美联储已经及时应对了,英国的中央银行也应对了,很快欧元也会应对。现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都在试图协调,来携手应对。当有携手应对的情况下,能够避免金融危机。但是能不能避免经济衰退,是另外一件事。上一次的经济衰退是由金融危机导致的,而这一次金融上出的问题是基本面导致的,而不是金融导致的。所以保证了金融上不出大事情,不等于能够保证不出现经济衰退。如果产生经济衰退,那是由疫情导致的。发展经济从来也不是目的,发展经济是为了人的幸福。疫情来了,为了人们的幸福,一定首先关心人的健康、人的安全。
人的幸福最基本的基础是人的健康和安全。为了人们的健康和安全,于是就有了一系列的措施。这一系列的措施当然就打乱了原本已经存在的秩序。
这个疫情,现在在没有治疗办法、没有医学上的预防办法、没有科学上的预防办法的情况下,唯一的预防办法,就是中世纪的时候留下来的隔离方式。而隔离方式一定会在经济上有后果。什么时候人们可以不再使用隔离方式呢?那就是直到疫苗出来以后。只要疫苗没出来,某种隔离的方式是不可以完全放弃的。在疫情蔓延、没有疫苗的情况下,隔离一定要有,没有(这个措施),(疫情)一旦传开就糟了。所以它剩下的问题只是如何隔离这一个问题。
因此如果我们讲经济衰退的话,疫情一定会对经济有巨大的冲击,冲击能有多长?一直要到疫苗出来以后才能够停止这些隔离措施。如果要这样算,有人说那可能就是一年到一年半。但是这里面还有个问题,就是它的破坏有多大?这是个很重大的问题。当这个疫情在蔓延的情况下,当没有(办法)能防治它的时候,它带来的破坏有多大?人们必须要对此有所准备。它的破坏有多大?关键就在于有多少特别重要的核心企业会在这个过程中破产。
对于一些高度依赖人力资本、核心重要的企业,当他们破产的时候,如果丧失了这些人力资本,那影响就大了。所以讨论经济衰退,到最后就落到这儿了,这些是基本面。所以无论是金融政策还是财政对策,最终的目的,第一防金融危机,那是立即的;第二防经济衰退。万一在经济有衰退的情况下,要防衰退之后不能恢复。这一层一层的防线是应该想清楚的。包括政府的政策设计,和企业自保的策略。
(作者:许成钢 长江商学院经济学教授,网易研究局专栏作家)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