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宏观经济 > 新型基础设施的几个特征 详情

新型基础设施的几个特征

中宏国研 / 2020-03-21 12:16:44
新型基础设施的几个特征
 
(一)信息基础设施是新基建的核心 
 
新型基础设施的提出并非只是寻找短期的投资领域,更多地 是突出长短结合,遵循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潮流,从产 业发展的供给侧入手,搭建起适应未来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框 架。如果说石油是工业经济时代的核心资源,那么数据则是数字 经济时代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数据在全球经济运转中的核心价值 越来越突显。从国际竞争看,各国围绕数字经济相继出台政策, 意在争夺全球制高点,按照美国“工业互联网”、德国“工业 4.0”计划和我国“智能制造 2025”的规划部署,数据要素将加 速向制造业领域渗透,在驱动生产组织变革的同时,与新兴制造 技术深度融合推动市场发生重大转变。 
 
对我国而言,之前依靠人口数量红利和要素流动(资源从低 效率部门流向高效率部门)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小,如何把人口多 转化为数据优势,充分释放数据红利和创新红利,将是抢抓数字 经济全球竞争新赛道优先权的全局战略。因此,我们认为,建设 应从拓展“十四五”时期经济发展潜力的中长期视角来看待新型 基础设施,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核心地位的信息基础设施必是重中 之重。数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 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 等新技术的支撑,这些既是新型基础设施,更是有待培育壮大的 新兴产业,连接着投资和需求,牵引着不断升级的强大国内消费 市场,更是中国经济增长新引擎。今年 2 月 3 日,习近平总书记 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着 重强调,要加快释放新兴消费潜力,积极丰富 5G 技术应用场景, 带动 5G 手机等终端消费,推动增加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网络 教育、网络娱乐等方面消费。 
 
(二)民营资本将成为新基建的关键投资主体 
 
从之前的城市基建看,能源、水资源和供排水、交通运输、 邮电通信、城市生态环境、城市防灾等城市硬件系统建设和运营 中,在适度的政府管制下,私营部门也能参与投资乃至运营多种 基础设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新基建的投资看,人工智 能、工业互联网以及数据中心虽然具有基础设施的某些特征,却 更类似是通讯和数据传输平台上的应用。阿里、腾讯、百度、网 易和京东等龙头互联网民营企业是我国互联网发展的中流砥柱, 人工智能方面的领军企业也大多是民营企业,已经初步具备了较 强的国际竞争力,民营企业有承接新基建的强大基础。从政府投 资看,基础设施投资的运营效率偏低。十来年前,我国不少地方 政府就已开始大力投资数据中心,但盖了房子、买了先进设备后, 却疏于管理,不能对接市场需求,最后大多变成低效甚至无效投 资。在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等领域,需要根据市场需求,以通过 试错和压力巨大的竞争来找到最佳的市场切入点和应用场景,这 些都非政府的职能和所长。因此,“十四五”时期,新基建投资 将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吸引更多民营资本进入,对民间资本更 加公平和一视同仁,给民营企业投资释放巨大市场红利。 
 
(三)新基建将综合使用多种融资渠道 
 
近期部分媒体曝出若干省份制定几十万亿包括新基建在内 投资的新闻,国家发改委明确回应“如果简单将各地总投资进行 加总,或误将总投资当作年度投资,容易产生误判”,项目总投 资需在建设工期内分年度实施,年度投资只是总投资的一部分。 我们认为,一方面,当前扩大投资加杠杆的空间远比 2008 年要 小。经过 2014 年以来的新常态,中央提出对前期刺激政策进行 消化,又经过了去杠杆列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任务,以国 有企业和地方政府为代表的投资主体杠杆率处于偏高水平,已经 是不争的事实。相比 2008 年,我国再次大规模刺激基建的加杠 杆空间要小得多。这也是中央对新基建的口径始终较谨慎的重要 原因,针对疫情的刺激政策要稳健适度,不能因稳增长而产生中 长期的负面效应。另一方面,新基建大多属于新技术新产业,需 求不同于旧基建的财政、金融、产业等配套制度支撑,应更多考 虑采用研发支出加计扣除的财税政策,在低息融资、专项贷款、 多层次资本市场、并购、IPO、发债等方面给予专项支持等。“十 四五”时期,新基建投资将在防范杠杆率再次大幅上升的前提下, 更加规范并推动 PPP,更多使用效率较高的私人资本,拓宽融资 来源,实现国民共进。 
 
(四)新基建将优先布局在以城市群为代表的人口流入地 
 
新基建应该如何布局、如何确定投资优先次序,是新基建能 否有效率、有效益的关键点。从我国人口空间布局看,我国城市 化还处于加快进程中,2019 年中国城镇化率为 60.6%,还远低于 发达国家平均约 80%的水平,预计到 2030 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将达到 71%。进一步地,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城市化和人口 向大城市集中是必然趋势。未来十年我国新增 2 亿城镇人口的 80%将集中在 19 个城市群,60%将聚集在长三角、粤港澳、京津 冀等 7 个城市群,这些地区将是未来中国经济的重心和核心区。 “十四五”时期,应坚持以城市群为主体的城市化战略,对常住 人口流入的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圈加力补齐新基建的短板。 
 
(五)基建无新老之分,应更多关注收益率和回报水平 
 
所谓“老”基建,主要指的是铁路、公路、机场、港口、水 利设施等建设项目,也被统称为“铁公基”,这些基础设施投资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基础作用。如,我国铁路里 程已经突破 13.1 万公里,公路里程达到 14.4 万公里,宽带用户 数达到 3.84 亿人。但也要清醒地看到,第一,我国人均基础设 施资本存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并不高,基础设施还有大量缺口 与短板,如我国机场数量和轨道交通长度分别为 235 个、5021.7 公里,远低于美国的 5136 个、18264 公里。特别是城市领域, 养老、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的投资方面仍有很大的空间。第二, 新基建的规模还难以完全替代老基建。摩根士丹利测算,5G、 云、数据中心、物联网等数字新基建的年均投资规模约 1 万亿元, 而我国基建投资年度总额在 18 万亿左右,其中仅城市轨道和城 际高速的年度投资就有约 6000 亿,新基建还难以取代老基建成 为投资的中间力量。第三,基建本质上并无新老之分,更应该关 注的是回报率和社会收益水平,要根据国情来选择合适的项目和 确定基建的区域布局。“十四五”时期,新基建与老基建并不矛 盾,应两手协同乏力,统筹选对位置、选对项目、保障民生,避 免走不讲投资回报的老路,更加关注收益率和回报水平。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