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宏观经济 > 十字路口:关于疫情冲击的几个关键判断 详情

十字路口:关于疫情冲击的几个关键判断

彭文生 / 2020-03-20 15:20:54

供给冲击与需求冲击,哪个是主要矛盾?

 
 
供给冲击与需求冲击,哪个是主要矛盾?
 
从供给端(生产端)来看,最重要的问题是隔离措施导致工人不能上班,也就是有效劳动力供给在一段时间大幅减少,其次交通运输受阻导致物流不畅,影响生产和服务的提供。从需求端来看,消费者减少外出,影响餐饮、旅游、娱乐等服务需求,以及零售等商品需求。
 
供给与需求冲击在相当大程度相互交织,比如人们减少外出就餐,同时饭店员工不能上班,需求与供给都下降。
 
我们可以通过供给函数和需求函数的细项更清晰地认识隔离措施与传统影响因素的不同。
 
从终端产品供给函数角度看,劳动力的供给曲线在疫情期间变成了一条竖线,生产不取决于工人工资,而取决于工人供给数量,而劳动供给大幅收缩;物流运输时间被延长甚至物流中断;政府对人群聚集的生产活动进行限制甚至关停。终端产品的数量下降,供给曲线左移。
 
从终端产品的需求函数角度来看,疫情短期可能对大多数人工资影响不大(长期工资);但是人们消费的偏好出现了偏移,无接触需求变高,有接触需求变少;物流时间变长会减少人们接触消费需求,无接触需求变高;政府采取的隔离措施会加大对接触型的消费需求的冲击。虽然无接触经济部分抵消疫情的冲击影响,总体的消费需求下行。
 
那么供给与需求冲击哪个是主要矛盾?我们需要从源头上辨析,在上述的影响因素中什么是导致生产和需求变动的主要力量。
 
今年头两个月,工业增加值(供给端指标)同比下降13.5%,而投资(传统的需求端指标)下降24.5%,表面上看,需求降幅大于供给。但是,深究一下,什么样的需求冲击能导致投资如此断崖式下滑,答案只能是复工推迟,是有效劳动力供给减少导致的。
 
举一个例子,基建投资同比下降27%,但资金实际上很充裕,1-2月专项债发行同比增长209%,城投债净融资同比增长26%,基建下滑主要是开工不足的问题。再比如说,1-2月的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速从前期的20%左右下降至3%,各地物流受限、配售人员减少是重要因素。
 
供给和需求冲击哪个对经济的冲击更大,最终体现在价格的变动上。如果需求减少大于供给减少,物价应该下降,反过来,如果供给减少大于需求,物价面临上升压力。
 
从头两个月看,在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率从4季度的5.9%变为-13%的情况下,PPI上涨率从-1.2%上升到-0.2%,社销零售同比增速从4季度的7.7%下降为-20.5%,同期CPI上涨率从4.3%上升为5.3%。如果经济活动如此大幅度下行是因为需求不足,很难想象物价还会上升。
 
对比中国,疫情对欧洲和美国的冲击可能更多在需求端,恐慌情绪下人们减少外出,减少消费。但欧美不太可能发生隔离措施导致大面积停工的现象,主要是因为经济和人口结构的差异。
 
与发达国家不同,中国是劳动密集型经济,尤其是在制造业领域,人员隔离对生产影响很大。而且中国存在农民工的特殊现象,农民工的家和工作地点往往不在一个城市,今年疫情时间和春节假期重叠,导致人员隔离非常不利复工。但在欧美,人们通常住在工作单位附近或者起码在同一个城市,隔离也不会导致中国跨区域人员流动限制带来的停工。
 
美国地广人稀,人口密度低,隔离措施对人们工作和消费的行为影响,应该明显低于对中国和欧洲。美国的问题主要是,前面讲的恐慌情绪带来的资本市场大跌,甚至有人担心会不会出现金融危机。
 
简要来讲,疫情对各国的影响存在差别,在中国供给冲击更大、欧美主要是需求冲击、美国叠加金融冲击。美国的金融体系以资本市场主导,股市下跌对消费有影响,如果真的发生金融危机,银行信贷紧缩,投资也会受到影响。
 
当然,供给和需求冲击的相对重要性可能是演变的。停工持续时间越长,企业面临的现金流困难就越大,如果企业破产导致失业增加,永久收入下降,影响消费和投资需求,这种情况下,需求冲击就赶上了供给冲击。
 
另一方面,疫情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可能在二季度才比较充分体现,那我们在二季度甚至更长时间可能面临外部需求下降的冲击,从内部的供给冲击演变为对外部需求冲击。所以无论中国还是欧美,一个关键的问题是疫情持续的时间。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