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路口:关于疫情冲击的几个关键判断
彭文生 / 2020-03-20 15:20:54
“恐慌”情绪的两面性:控制疫情还是稳定市场?
“恐慌”情绪的两面性:控制疫情还是稳定市场?
美国的市场短期内急剧下跌,波动增加,反映了投资者的恐慌情绪。
怎么理解恐慌?正常情况下,投资者的恐慌情绪带来羊群效应,导致市场短时期内大跌,比如2008年金融危机、2015年中国股灾的时候。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往往是加剧经济周期下行或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政策应对的目标非常清晰,就是要想办法消除恐慌情绪,降低预期的不确定性。
但传染病等疫情的冲击,和一般的经济危机或金融危机有很大的不同,控制疫情需要一些恐慌情绪。在疫苗和特效药出现之前,控制疫情只能靠隔离措施,而只有人们产生害怕的心理,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才能有效地做到隔离,或者说政府推动隔离措施才能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也就是说,为了控制疫情,在一定阶段需要社会有恐慌情绪,而这对金融市场和经济活动是不利的,这是一个内在的矛盾。
正是因为这样的内在矛盾,政府在应对疫情时,往往在如何把握恐慌情绪的问题上挣扎。在疫情发展的初始阶段,对疫情的扩散抱有侥幸心理,为了避免社会恐慌而刻意淡化严重程度。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早期把新冠病毒类比一般流感,强调疫情可控、影响不大,现在受到指责,被认为是贻误战机。英国政府最近提示疫情大幅扩散的可能,强调所谓“群体免疫”,首相在公开讲话中说英国人要做好失去亲人的准备,被一些人认为有促使社会重视疫情的效果,有利于隔离。
这种矛盾在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上体现出来。在中国政府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后,出现了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的迹象,人们看到疫情的最坏情形,恐慌情绪下降。这有利于稳定投资者的预期,中国股市下跌的幅度相对较小。但严格的隔离措施对经济活动的冲击很大,几乎停摆。
美国由于没有及时采取严格的隔离和防控措施,在疫情扩散的情况下,对未来的预期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人们看不清疫情的底部在哪,由此导致的恐慌情绪对资本市场冲击大,但美国的实体受到的冲击较小。
最近疫情扩散、恐慌情绪加大的情况下,美国开始加强管控措施,整个社会开始重视,对控制疫情是有帮助的。但力度够不够、是否还需要经历疫情进一步扩散才能形成更加严控的社会共识,存在不确定性,但应该说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随着严格的控制措施逐步到位,恐慌情绪将会下降,对稳定预期有帮助,有利于美国金融市场的稳定,但实体经济受到的影响开始增加。
展望未来,在一季度大幅下滑后中国的经济增长将如何走,是持续的疲弱还是随着疫情的消退而强劲反弹?美国的实体经济受冲击的程度将有多大,最近的市场动荡会不会带来金融危机?这些是影响全球经济的关键问题。
关键是准确把握疫情冲击经济的传导机制,最重要的判断是两方面: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是供给还是需求冲击;疫情是短暂的现象还是要持续相当长的时间。这两个问题对应对疫情的宏观政策有重要含义。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