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将推进医药行业哪些发展变革?
财经杂志 / 2020-03-16 13:01:25
文/李湛 刘亚洲
摘要:短期而言,与疫情相关的OTC中药、家用和医用设备耗材以及潜在特效药的临床进展会加快发展;长期来看,医药行业可能受疫情催化迎来新的变革,财政对于公共卫生领域的投入力度可能加大。
无论是病原体本身、疾病的临床表现还是疫情特点,甚至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应对方案,此次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与2003年的SARS疫情均有一定相似性。
SARS和2019-nCoV同属于冠状病毒β属,具有空气传播和人传人的特点,都在临床引起非常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后来也均发展成为举国抗击的严重疫情,并最终对宏观经济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SARS病例最早在2002年11月出现于广东,但前期疫情并未被重视,直至2003年3月疫情蔓延至北京、WHO发布全球警报,SARS疫情才真正进入公众视野。随着疫情的爆发,政府于2003年4月中下旬开始采取了多项紧急措施,最终疫情自5月中下旬开始逐渐消退。
现有的事实表明,2019年底,武汉市开始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2020年1月20日左右疫情开始暴发并进入公众视野。各级政府自1月下旬起开始采取多项紧急措施,目前新冠肺炎疫情的拐点正逐渐出现。
1. 2003-SARS疫情回顾与2019-nCoV疫情研判
1.1.SARS对于医药生物行业发展的影响
在SARS疫情的全面爆发阶段(2003年4月-5月),我国医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出现一定提高,其中2003年5月的累计增速达到22%,为2002-2004年间的最高峰。但疫情结束之后,行业增速逐渐回归并趋于稳定。
在SARS疫情爆发的2003年,国内医药行业内部以中药、生物制品、化学原料药和化学制剂为主。以资本市场为例,彼时这四个子行业的市值分别占医药行业总市值的32%、21%、15%和7%,而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领域鲜有上市公司;代表性龙头公司如哈药股份、华北制药、白云山、华润三九和同仁堂等也均属于中药或化学原料药企业。
再加上当时中国刚加入WTO不久,许多外资医药企业还没有在中国真正大跨步发展,所以国内医药工业在临床上仍相当依靠传统中药,化学药的特点则是多而不精,疗效确切、质量过硬的化学药非常稀缺,且所谓的“西药”仍以相对低端的原料药为主,医疗器械等工业产品更是尚处于早期摸索阶段。
因此,在此期间,中成药和化学制剂为主的临床终端应用的医药制造领域均受到正面刺激,呈现与行业整体相似的表现,即短期增长受到一定刺激作用,但疫情过后基本就回归全年增速,其中中药的提振效应最为明显;而原料药等与临床使用相对较远的产业链的波动则相对较小;对于卫生材料和医疗器械等行业来说,影响相对滞后,不过更可能是一个行业中长期成长发展的刺激因素。
总之,在短期,SARS疫情对于医药行业整体的影响为正面,受制于当时的医疗和技术条件,受益子行业主要是中药等临床用药,正面影响主要体现在短期(一个季度)。而在长期,SARS疫情结束后,政府对于医疗卫生行业的投入力度明显加大,无论是国家医保、还是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都在接下来的多年实现快速发展,甚至疫情也可能催化了新医改的出台。因此,疫情又可能是整个产业在中长期正向发展的催化剂。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