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实:战疫下的全球经济与金融市场
疫情下的复工进程主要有哪些特征
疫情下的复工进程
疫情下的复工进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特征:
特征之一: 复工节奏缓慢,各地进度明显分化。 从总量来看,截至2月23日,全国复工120.0%进度约为52%,而去年农历同期的复工已基本完成。由此,今年的复工速度仅约为去年的五成,整体进度明显落后于此前市场预期。从结构来看,全国省级(直辖市)经济12强的复工进度分化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包括广东(61%)、上海(59%)、四川(58%)。第二梯队包括北京(48%)、江苏(47%)、湖南(47%)、河北(47%)、河南(45%)、山东(45%)、福建(44%)。第三梯队则包括浙江(39%)、湖北(18%)。

资料来源:程实博士提供
复工特征之二:复工趋势稳健,边际速度走向稳态。自2月9日全国多个省市“错峰复工”以来,至今已有数周时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人口流入的重点城市未出现大规模的疫情反复。2月10日以来,各省市自身的速度总体稳定,部分前期较慢的省市出现明显提速。这表明,在经历初期的调整之后,当前的中国经济正在逐步适应“防疫战争”的特殊状态,各地复工的边际速度开始趋向于一个相对统一的、新的均衡稳态。
复工特征之三: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较大压力。复工慢于总体。截至2月23日,在10类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仅有智能制造、人工智能两类产业的复工进度高于全国水平,其他8类均相对落后。产业分化显著。从结构来看,10类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复工进度分化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的复工进度已升至50%及以上,包括智能制造(54%)、人工智能(54%)、信息服务(50%)。第二梯队的复工进度位于40%-50%之间,包括节能环保(49%)、轨道交通装备(45%)、生物医药(44%)、高新材料(43%)、集成电路(43%)。第三梯队则落于40%以下,包括下一代信息网络(35%)、新型显示器(32%)。
而中国的新兴产业在本次疫情期间,化“疫”为翼,危中有机。从短期来看,本次疫情料将对中国新兴产业的供给侧造成两轮冲击,冲击渠道依次为内部的复工压力和外部的产业链阻滞。从长期来看,得益于经济形态和金融体系的演进,需求侧和资金侧的积极因素将渐次活跃,有望化“疫”为翼,为中国新兴产业打开发展空间。
综上,我们认为,未来的复工进程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月中旬至3月上旬,复工维持“新稳态”下的均衡速率,预计至3月上旬,全国复工进度有望升至70%左右。第二阶段是3月上旬至4月初。这一阶段,疫情有望进入舒缓期,防护用品新产能加速释放,物流能力显著修复,居家办公得到进一步普及。基于此,除湖北地区,以及影院、KTV等客流密集的部分服务业之外,全面复工有望基本实现。鉴于上述进程,复工对经济增长的拖累主要体现于一季度,经济增速预计将从二季度开始修复、反弹与企稳。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