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经济全面提速
中国日报网 / 2020-03-15 22:25:48
数字化引擎倒逼经济转型升级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2019)》显示,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1.3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4.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三分之二;2016—2018年,数字经济连续3年维持20%以上的名义增速,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十余个百分点,为换挡阶段的中国经济提供了重要支撑。数字经济吸纳就业能力显著提升,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领域就业岗位为1.91亿个,占当年总就业人数的24.6%,同比增长11.5%,显著高于同期全国总就业规模增速。
在大数据和智能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来实现疫情防控,提高复工复产效率?“为探索大数据技术在对抗疫情与复工方面的功用,我们第一时间自主研发出数字化系统,包含数字化战情图、数字化产品线模块及数字化供应链模块三大主体,实时动态关注人员复工整体进展、趋势分析、口罩等防疫物资的库存量等,而数字化产品线模块则能灵活掌握各项目的人力需求情况、实际人力配置、到岗趋势分析、项目加工件需求预测等,以数据为支撑提高经营管理效率。”歌尔股份有限公司智能装备事业群业务负责人李丰国介绍说。
更多企业和行业在创新中化危为机,在更宏大的叙事中,中国经济正在探求新的升级突破口。
专家指出,数字经济不是简单地在经济中加入数字因素,技术的进步只是新经济业态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具有开放、平等、共享等属性的新数字经济业态将彻底改变生产和消费的面貌,塑造新的经济格局。
事实上,疫情期间,数字经济正在迎来新的发展风口。而从更长远的视角看,发展数字经济将催生新业态、重塑创新链、重构产业链。让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更好地融合,尤其是推进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
“数字经济发展要适应产业转型新阶段,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企业,都要挖掘自己的创新潜能,探索和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推进企业发展。正在做转型的中国制造,一定要准备好进入数字化制造的未来世界。”李丰国说。
3月11日,联想南方智能制造基地建设工程正式宣布开工。基地计划在3年内建成并投产,实现年产1500万台笔记本电脑、产值400亿元,成为世界级的“智能工厂”,带动行业上下游产业持续升级改造。
“长期来看,疫情消退后,线上协同办公、远程诊疗、网络教育模式将更为成熟,各平台疫情期间拉动的新用户规模效应不可小觑,消费者数字经济领域消费习惯进一步巩固,将成为未来重要消费模式。”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数字经济研究部工程师郑安琪说。
专家指出,要紧密跟踪疫情后公众认知和生活方式的新变化,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尽快形成体系化布局。积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推进智能制造,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有效应对国际分工调整和全球产业链日益复杂的趋势,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联动,提升中国经济创新力。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