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中欧供应链:更应关注德英法,而非意大利
轩言全球宏观 / 2020-03-10 13:03:05
核心观点:
目前欧洲疫情仍以意大利最为严重,法德也开始出现病例加速增长的态势,英国确诊病例数增速较慢。欧洲国家的疫情应对在前期可能存在反应速度慢、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不过近期已开始陆续升级防控措施,力度与疫情发展程度大体匹配,但防控工作仍然面临着诸多不利因素。
从贸易数据来看,欧洲各国资源禀赋和技术禀赋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性,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在汽车、运输设备、机械设备等领域出口占比较大,而荷兰出口中第三产业更有相对优势。
从对中国的影响看,此次疫情较为严重的意大利从出口量和出口结构上来看对我国的影响都较为有限,会对我国未分类的机械设备制造行业产生一定影响。整体看,欧洲五国的化学品和化学产品制造出口量较大,且以中间品出口为主,如果将来疫情发展干扰到产业链稳定性,将对我国相应行业产生消极影响。
我们认为更应密切关注德国、法国、英国的疫情发展,数据表明我国对欧洲依赖的产业领域集中在机械设备、金属制品、化工产品、运输设备等,而疫情蔓延下德国、法国、英国对我国的影响将远超过意大利。
以下为正文内容:
一、 欧洲疫情现状
疫情以意大利为中心,迅速在欧洲大陆爆发。目前欧洲疫情仍以意大利疫情最为严重,法德也开始出现病例增长加速的态势,英国确诊病例目前增长不快。截至3月8日,意大利、法国、德国、英国分别累计确诊7375例、1126例、1040例、273例。
整体来看,欧洲国家的处理在前期可能存在反应速度较慢、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不过于近期也开始陆续升级防控措施,力度与疫情发展程度大体匹配。3月2日,欧洲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才宣布将疫情风险从“低度到中度”上调为“中度到高度”。欧洲防疫工作仍面临一些不利因素,欧洲一体化程度较高,各国人员流动频繁,申根协定又让申根区各国实际无法限制人员的跨国流动,这大大增加了疫情防控难度;并且防护口罩等物资储备不足给疫情防控工作增加了困难;普通民众防范意识淡薄也使欧洲遏制新冠肺炎疫情任务艰巨。
在疫情最严重的意大利,政府从1月31日起开始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所有学校从3月5日起关闭直至3月15日。4月3日前,意大利境内所有体育比赛将在没有观众的情况下进行。意大利总理宣布,对该国大约四分之一的人口实施管控措施,限制人员流动,米兰和威尼斯在控制之列,以防止疫情扩大。
2月28日,卫生部长施潘表示,为了有效地抗击新冠病毒,德国成立了应对新冠病毒危机指挥部,并决定停止向国外出口口罩、手套和防护服等医护用品。原定于今年4月举办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将推迟至7月举行。3月2日罗伯特·科赫研究所宣布,将新冠肺炎疫情对德国人口健康的风险评估由“低到中”上调为“中”,这是2月25日以来德国第二次上调新冠肺炎疫情风险评估等级。德国卫生部长延斯·施潘表示,新冠病毒传染链条在德国一定程度上已经无法有效追踪,德国已经处于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起始阶段。
法国正在征用所有库存及新生产的防护口罩用于新冠肺炎疫情防疫;法国有超过100所学校已暂时关闭;巴黎卢浮宫宣布暂时关闭;禁止举行超5000人的公共集会。法国卫生部部长韦朗表示,法国疫情扩散已进入第二阶段,即已出现相当数量的群聚感染,须着力防堵与遏制病毒传播,尽最大努力延缓法国启动三级预警状态,即在全法本土境内广泛传播,法国政府决定暂不采取类似意大利的封锁计划,将引导民众更多做好个人防护,在医疗防控领域主要采取“案例型”排查策略。
2月10日当天,英国政府宣布,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公众健康造成“严重和紧迫”的威胁,政府可以强制隔离感染和疑似感染者。3月3日,英国首次发布防疫措施,并将开启大规模宣传活动,目的是向民众解释如何防止新冠病毒扩散。英国政府承诺近期将制定并公布一项新法案,为内阁提供抗击新冠病毒所需的一切必要工具。
欧洲是全球贸易的中心区域之一,2018年欧洲对外贸易已经突破14万亿美元,全球占比达36.6%。欧洲与中国双边贸易关系紧密,2018年欧盟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而中国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其中德国是我国在欧洲的最大双边贸易经济体。根据2019年欧盟统计局公布的对外贸易数据,欧盟对中国出口1983亿欧元,进口3613亿欧元,逆差1630亿欧元。
从欧盟随着全球疫情不断升级,欧洲多国疫情爆发。我们认为疫情会通过贸易渠道对全球产业链的“供给”端产生影响。我们选取德国、法国、英国、荷兰、意大利等五国作为对象,一方面由于这些国家在全球范围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其产业国际竞争力较强,另一方面与我国的出口贸易额较高,经贸往来更为密切。
欧洲五国对我国的年出口额为2131.1亿美元,其中德国对我国出口相对较高达1229.0亿美元,占五国出口额的57.7%。其次是法国、荷兰、意大利和英国,分别是301.5、274.1、184.6和141.9亿美元。
二、 欧洲五国与中国的贸易关系
我们对欧洲出口排名前十的行业进行梳理,将同类行业进行合并处理,共得到15个行业,包括汽车、拖车制造、未分类的机械设备制造、电气设备制造、法律会计咨询、电脑、电子和光学产品制造、批发贸易、化学品和化学产品制造、家具制造、其他运输设备制造、基本金属制造等。其中未分类的机械设备制造、汽车、拖车制造、法律会计咨询等三个行业出口额排列前三,分别为416.1亿美元、380.6亿美元和179.401亿美元。我们发现法律、会计和管理咨询服务在欧洲五国的服务出口中占比较高,由于大多数服务业出口都与制造业紧密结合,因而“附加”到商品贸易之中,可见发达国家在服务业中的竞争优势非常显著。
鉴于欧洲服务业的出口额较高,我们将WIOD数据库中的产业进行分类,欧洲五国对中国出口主要集中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如图4所示,意大利第二产业出口占比87.7%,第三产业为11.9%,其次德国、英国和法国的地位产业出口占比均超过50%,分别达到82.9%、70.0%和64.0%。荷兰对中国出口中第三产业占比较高为57.5%,第二产业为41.8%。
欧洲五国出口结构中,意大利、德国和荷兰的最终品出口较高,分别为61.6%,53.4%和51.1%,英国和法国的中间品出口较高,分别为65.1%和63.5%。我们认为,从“供给端”来看,英国、法国我国对我国的影响会高于德国、荷兰和意大利,但是我们无法分辨出是否受到服务业的影响,因此我们将对每个国家的产业层面进行分析。
我们对五国进行合并处理,得到中间品出口占比,其中基本金属制造、采矿和采石、其他非金属矿物产品制造、空运、造纸业、化学品和化学产品制造、木材制造、橡胶和塑料制造、焦炭和精炼石油产品制造、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除外)等排在前列,均超过70%,部分行业接近100%。
三、 欧洲五国出口结构对比
德国出口排名前十行业分别是汽车、拖车制造、未分类的机械设备制造、电气设备制造、法律会计咨询、电脑、电子和光学产品制造、批发贸易、化学品和化学产品制造、家具制造、其他运输设备制基本金属制造。其中基本金属制造、化学品和化学产品制造、电气设备制造的中间品出口高于最终品出口,汽车、拖车制造、未分类的机械设备制造出口额相对较高,均超过250亿美元,但其主要采用最终品形式出口。我们认为德国的制造业相对发达,有完善的工业体系,处于产业链上游,更多进口其他经济体生产中间品进行本国组装的模式。
法国出口排名前十行业分别是其他运输设备制造、未分类的机械设备制造、食品、饮料和烟草制造、电脑、电子和光学产品制造、化学品和化学产品制造、电气设备制造、汽车、拖车制造等行业,其中法律会计咨询、批发贸易、空运等服务业占有较大优势,制造业中化学品和化学产品制造、电气设备制造、汽车、拖车制造中间品出口大于最终品出口,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和未分类的机械设备制造出口额较大达54.49亿美元,但以最终品出口为主。
荷兰出口排名前十行业包括法律会计咨询、批发贸易、未分类的机械设备制造、化学品和化学产品制造、食品、饮料和烟草制造、电脑、电子和光学产品制造、空运、电气设备制造、陆运、家具制造。总的来看,荷兰制造业属于轻工制造业,服务业出口占比较高,前十行业中有四个服务业,尤其是法律会计咨询业超过35亿美元,而制造业中仅化学品和化学产品制造中间品出口较大。
英国出口排名前十行业包括汽车、拖车制造、基本金属制造、批发贸易、未分类的机械设备制造、其他服务活动、法律会计咨询、采矿和采石、电脑、电子和光学产品制造、其他运输设备制造、基本药物产品和药物制剂制造。其中基本金属制造、采矿和采石、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中间品出口几乎占比100%,基本金属制造中间品出口超过40亿美元,而汽车、拖车制造、未分类的机械设备制造、基本药物产品和药物制剂制造等行业的最终品出口占比较高,其中汽车、拖车制造最终品出口超过60亿美元。
意大利出口排名前世行业包括未分类的机械设备制造、纺织品、服装和皮革制造、汽车、拖车制造、家具制造、基本药物产品和药物制剂制造、电气设备制造、食品、饮料和烟草制造、化学品和化学产品制造、金属制品制造(机械和设备除外)、电脑、电子和光学产品制造。总的来看,前十行业中最终品出口占比较高,未分类的机械设备制造中间品出口额相对较高为18.85亿美元,化学品和化学产品制造中间品占比达92%。
总的来看,欧洲各国资源禀赋和技术禀赋存在差异性,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在汽车、运输设备、机械设备等领域出口占比较大,而荷兰出口中第三产业更有相对优势。此次疫情较为严重的意大利从出口量和出口结构上来看对我国的影响较为有限,会对我国未分类的机械设备制造行业有一定影响,欧洲五国中的化学品和化学产品制造出口量较大,且以中间品出口为主,将对我国相应行业产生消极影响。但我们认为更应密切关注德国、法国、英国的疫情发展,数据表明我国对欧洲依赖的产业领域集中在机械设备、金属制品、化工产品、运输设备等,而疫情蔓延下德国、法国、英国对我国的影响将远超过意大利。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