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连平:经济短期承压 长期向好趋势不改
金融时报 / 2020-03-06 22:57:01
对经济全面恢复方案的几点建议
《金融时报》记者:疫情过后,您对经济全面恢复方案有哪些建议?
连平:2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坚定信心,看到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疫情的冲击只是短期的,不要被问题和困难吓倒。要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尽可能降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努力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
这一表态释放出明确信号,即尽管一季度我们会遭受一些损失,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并没有变化。后续三个季度里我们还会全力推动改革发展,把损失追回来。
从整体上看,要实现这一目标,宏观政策要做好逆周期调控,加大力度,实现“六稳”。我们要把经济发展的内生韧性与制度性积极因素有机地结合起來。中国经济无疑是有韧性的,但这种韧性并非是完全自发实现的,而需要通过制度功能来加以发挥。例如,我们应继续推进城镇化建设、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农村经济改革,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在此过程中,中国经济必定会持续释放内生的发展能量。
具体来讲,我有如下建议:
一是财政政策要更积极,有力支撑社会经济平稳运行。可以进一步扩大财政赤字规模,比如将全年赤字率目标设定在3%到3.2%之间;发行特别国债,来支持疫情防控、补上国民经济发展的短板、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对医疗卫生等行业加大补贴、建设力度;地方可以增加专项债规模,从而支持医疗设施建设,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卫生防御,鼓励互联网等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发展。
二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灵活适度,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综合运用中期借贷便利、公开市场操作、常备借贷便利等工具,满足金融机构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流动性需求,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促进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同时,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按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的支持力度;未来还要充分利用好已有的普惠性货币政策工具,动态调整定向降准政策等,引导更多金融机构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尽可能降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三是允许银行在能力范围内适当提高对不良率的容忍度,强化定向支持。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金融机构加大了风险化解力度。目前来看,银行金融机构的资本比较充足,拨备覆盖率很高,完全有能力化解当前面临的风险,有效处置不良资产。在目前较高的拨备水平和盈利能力下,银行这部分财务资源可以为社会经济运行提供有力的支持保障,大幅提升金融机构对民营、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四是切实做好稳就业等民生保障。受疫情影响,一些小微企业可能会倒闭,一些农民工返乡后无法回到原来的企业就业,这就要求当地政府积极作为,抓好稳就业工作,尽可能就地安排或加强再就业培训。
五是抓住机会,布局、推动新业态发展。在非常时期,线上购物、线上教育、远程办公、电子商务等领域意外迎来暴发期,有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有关部门应该对此密切关注,出台政策推动规范这些线上业务理性发展,这不仅能够稳消费,也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动能转换的一个重要方面。
六是控制价格波动,平抑物价。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一月CPI是5.4%,这实际上是缘于去年同期基数较低形成的翘尾效应、春节消费需求增加以及猪肉等食品价格较高等综合因素。疫情期间,供给端面临着物流、生产等方面压力,部分企业闭店歇业,不过需求端也同样有所收缩,因此除了局部地区、特殊物资的紧缺,大多数地区的日常产品价格应当没有太大上升压力。但是,特殊时期我们要特别警惕部分人借机炒作、囤积居奇,这会对市场心理造成较大干扰。对此,监管机构要密切关注、严厉打击,控制价格波动。
七是做好预期管理。实际上,在疫情的萌芽阶段,一些谣言取代了官方信息,在民间广为流传,造成了局部地区一定程度的恐慌。随着目前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加强信息发布,这些流言不攻自破。为快速阻断疫情传播蔓延,采取严格的交通管控措施是必要的,但在执行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了过头行为。在中央的及时督促下,各地予以纠正,现在交通干线秩序基本正常。这提醒各地要警惕非理性的防控措施。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