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宏观经济 > 何德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发力应更加"精准" 详情

何德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发力应更加"精准"

证券时报 / 2020-02-17 22:47:22
编者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来势汹汹,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备受各方关注。为全面评估疫情对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对恢复生产、稳定经济提出政策建议,证券时报记者采访了来自科研院所、高校和市场机构的多位经济学家。系列文章将陆续刊发,敬请垂注。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发力应更加精准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何德旭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何德旭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到目前为止,财政货币政策为助力疫情防控、稳定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和资金支持。现在看来,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和冲击还将持续暴露,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尤其是要“精准”发挥积极财政政策、稳健货币政策的作用,多措并举全力应对未来经济下滑的风险。
 
何德旭认为,当前形势下,要提高政府专项债务限额,优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向。货币政策方面,还应继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用好专项再贷款额度,定向支持相关企业复工复产。根据受疫情影响程度大小,对地区、行业和企业进行分类,实施差异化优惠的金融服务。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还可以表现在适时适当降准降息。
 
财政货币政策为稳定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支持
 
证券时报记者: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宏观政策调节力度明显加大。您如何评价目前逆周期调节的效果?还可以在哪些方面进一步发力?
 
何德旭:出于尽快、尽早控制疫情蔓延和扩散的需要,目前采取了许多非常规的措施,比如控制人员少流动甚至不流动,这些都是迫不得已的选择。这样一些做法,必然会对经济运行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从宏观层面来看,“三驾马车”全面受损。消费方面,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旅游和影视娱乐等受到极大影响,除此之外,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和建筑业等,也同样受到波及。这些行业的增加值占GDP比重约30%,就业人数也占总就业人数的30%左右。进出口方面,特别是产业转移压力骤增。此外,疫情作为“黑天鹅”事件,或多或少地影响投资,包括外资进入中国的信心。
 
从微观层面来看,非金融企业部门方面,中小微企业暴露出明显的脆弱性。中小微企业由于无法及时复工复产,现金流缺失,同时还要支付租金、工资、税收、贷款本息等,虽然相关部门和各个地方已经出台了一些延缓的举措,但最终还是需要由企业担负。由于企业经营面临困难,部分中小微企业停产歇业,并同时实施降薪甚至减员,这也必然加剧失业风险。商业银行系统同样面临严峻考验。非金融企业、居民部门生产生活受到影响,商业银行系统压力必然增加,财政收入势必会受到影响,同时又要增加财政支出,二者效果叠加,使得政府部门特别是杠杆率本来就较高的地方政府的财政可持续性充满挑战。
 
客观地说,到目前为止,包括财政资金定向支持、减税降费、财政贴息等在内的财政政策,包括流动性投放、定向贷款、融资便利等在内的货币政策,为助力疫情防控、稳定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和资金支持。现在看来,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和冲击还将持续暴露,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尤其是要“精准发力”。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