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经济研究院院长王洪章:疫情冲击不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增长趋势
新华网 / 2020-02-13 12:56:06
编者按: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一场全国总动员的疫情防控阻击战迅速打响。近期,新华网金融频道特别策划推出“经济走势看信心”系列报道,独家采访经济及金融领域知名的专家学者,展现社会各界控疫情、稳经济的坚定信心,以及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光明前景。
一、疫情是短期冲击,不改变长期增长趋势。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波及面较广,工业和交通等活动大幅度放缓,会拉低今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预计下半年将趋于好转。从短期来看,受推迟复工等因素影响,疫情对经济冲击明显。而从长期看,考虑到生产资料依然存在,生产设备、技术并没有损失,生产力的基础未受影响,所以随着疫情的好转,居民、企业生产力都将恢复。同时,我国目前经济面临的是需求不足的约束,而非供给不足。从以上角度来看,疫情的长期影响不大,经济稳中求进的趋势不会改变。
二、疫情不会形成重大金融风险。
疫情对银行、保险的影响不会很大,不会形成重大金融风险。对银行的影响主要是一些实体由于人员规避疫情,生产不饱和和企业经营受限会增加不良贷款,但银行有承受能力。现在由于疫情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延后,第一季度生产受影响,今年年底不良率可能会有提升,但不会失控。预计2020年底商业银行不良率可能在2%左右,但与国际上同业相比也不是很高,与国际水平相差不大。随着货币政策支持抗击疫情的力度适度增大,释放流动性,贷款投放增加,也会稀释一些不良贷款。
疫情对资本市场会有一些影响。虽然疫情影响下市场会出现阶段性波动,但市场的长期走势并不因短期冲击而改变,因此这个时候可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制定一些政策,比如可对私募基金等适当做一些政策上的放松、放宽,如建立针对疫情防控相关领域私募产品,即募集资金主要用于疫情防控以及疫情较重地区金融机构和企业发行的资产支持证券产品备案提供绿色通道服务;对于受疫情影响无法完成整改计划的私募基金产品可加大延长资管新规过渡期的安排。长期来看,未来的制度层面需要给予私募基金与公募基金公平准入的业务模式机会,但需要松弛有度。
三、加大多方面应对措施。
第一,此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是短期冲击,但长期经济增长趋势并不受影响。建议在出台各项政策时不宜过急、过快,在此基础上保持经济增长在合理区间,再有针对性地配之以财政、税收、金融的政策调整和资源配备,包括适当减税降费,降低企业交通和能源成本,压缩非经济性支出,改善和放宽投资、建设、工程等领域的营商环境。从金融的特性和货币的乘数效应理论可见,短期内的金融政策要循序渐进,保持中性。
第二,关于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就今年情况来看,金融业的全面开放、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叠加对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带来挑战。建议为保持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包括不良资产、资本充足水平、拨备能力、流动性等,有必要对金融稳定体系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评估银行的稳定程度,以及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能力。同时,可对资管、理财、同业等监管政策调整的执行期限可适当延长,鼓励商业银行根据疫情对实体的影响情况创新服务方式。
第三,坚持金融全面开放,对金融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定位不能变。本次疫情对经济金融的短期影响较大,需要加强全面开放条件下的金融安全建设,加筑商业金融机构的自我保护意识。金融市场特别是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在全面对外开放条件下,有必要建立科学、有效、合理、符合国家对外开放政策和国际准则的对外开放安排,确保在全面开放中保证金融安全,保持金融体系的稳定。
第四,借鉴历次处置经验,科学有序应对金融风险至关重要。我国1993年以来中央和地方沉着应对各类金融风险,着重从单个机构、单个业务和较小区域做起,准确应对,严格防控,把风险封闭在萌芽状态。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准确应对和稳妥处置了地方和区域的各类金融风险,确保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进一步提升金融的治理能力。大型金融机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来,通过公司治理、规范经营、转型发展,建立了比较完整、健康的体系,要保持住良好的态势。但与国际同行相比,还有一些差距。坚持大型商业银行按银行的规律办银行,对于存在经营偏颇的机构要重构战略导向、经营原则、价值取向,把服务实体经济和机构的稳定性放在首位,以应对金融全面开放带来的挑战。
做好压力测试。各类金融机构作为承担和经营风险的机构,面对可能出现的突如其来的重大金融风险,需要未雨绸缪。金融机构特别是大型银行、证券、保险要自行组织对内对外各种经济环境下的压力测试,检验机构应对能力和稳定水平。
第五,从此次疫情可见,金融风险处置的初级阶段,压实地方责任是关键。近些年金融风险处置中的教训和经验丰富全面,风险阻断是根本。各类风险在发生初期时,政府和部门采取断然阻断措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控制或延缓危机爆发的速度和规模,不会失去及早防处置的机会。如果风险发生地在初次应对过程中出现失据失信失序问题,后果是严重的。
多年以来,金融风险处置的原则是属地管理,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加重了地方的风险管控责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并落实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这是处置各类风险的宝贵经验。
第六,尽快恢复经济的正常运转。宏观角度看,近期可能带来一轮“防疫经济”。近日,央行、银保监会和证监会分别出台了放宽涉及防疫企业的金融政策和监管,很多企业或者项目会在金融市场进行直接和间接融资。就贷款而言,应急贷款已有快通道,加上监管支持政策的叠加,很有可能使防疫题材变成一个风口,形成一轮“防疫经济”。
可尽量缩短“防疫经济”的应对时间。此处讲的“”防疫经济”,不是指防疫时间,防疫时间需要根据疫情发展程度和规模确定。防疫时间指的是疫情得到完全可控时,既可转入正常经济秩序,应对时间越长可能造成生产结构的不平衡,进而影响整个经济的均衡增长,因此,待疫情可控时,尽快转入到正常的经济运转和实体经济增长。
总的来看,新冠肺炎疫情虽然加大了经济短期下行压力,但困难和挑战并不可怕。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物质基础雄厚,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大,改革开放不断注入新动力,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并没有发生改变,因此疫情不会打断中国既定的改革开放与经济转型进程。(东北亚经济研究院院长 王洪章)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