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脉冲式”影响是短期的,不会改变长期经济韧性
理论之光 陈立民 / 2020-02-12 17:30:52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备受关注。国内外,一些担忧疫情对中国经济产生不利影响的声音逐渐增多。疫情对中国经济、对各个产业带来的影响究竟有多大?我们应该尽早恢复生产,还是继续严防死守?当前和今后,如何加强经济运行调度,有效应对疫情负面影响,努力完成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针对以上问题,记者专访了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研究院研究员陈柳。
记者:疫情对我省经济是否构成长期影响?江苏的经济韧性能否经受住考验?
陈柳:本次疫情作为短期的一个突发事件,对江苏经济近期的发展形成的是外生的、脉冲式的冲击。疫情导致春节假期之后生产生活恢复延期,进出口和FDI会有所停滞,很多国际经济活动交流都将被迫中断。江苏嵌入经济全球化程度很深,苏州等苏南地区吸纳外来务工人员较多,要充分估计疫情对我省今年经济工作的不利影响。
但是,一个地区的经济韧性根本上体现在产业链的竞争力、供应链的完备性以及优良的营商环境等方面。江苏在四十多年改革开放中形成的产业竞争力和高效供应链体系在本质上没有变化,近年来营商环境更是逐步改善,疫情只是暂时打乱了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的运作,并没有摧毁江苏实体经济的基础和长期积累的人力资本、技术能力和产业协作能力。近期国外有说法称,疫情会导致外资企业加速撤离、加速工作职位回流美国等国家,这种说法很不全面。我们对江苏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的厚重的产业和科技基础具有充分的信心,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疫情对江苏经济全年健康平稳运行的负面效应将逐步消退。
记者:昨日,包括江苏在内,多地迎来复工首日。具体到各产业领域,您认为不同经济板块复苏的顺序应是什么?
陈柳:从当前江苏各行各业的复苏来说,江苏首要的是抓制造业复苏。这是因为:一方面,制造业在需求方受到疫情的影响小,主要是要在生产端抓好生产环境的疫情防控,我们只要按照科学规范做好防控布置,就有条件可以主动作为;另一方面,这次疫情下的被动延长假期,对我省制造业的劳动密集企业、出口订单企业的影响尤其大,必须尽快恢复制造业产业链体系的正常运作。
记者:随着企业复工复产高峰期逐步到来,一边全力战疫,一边恢复生产,无疑是对政府治理和企业管理的重大考验。您认为我省应该如何确保企业安全生产?
陈柳:具体的安全生产保障涉及到运用科学的方法,需要多听取多方意见,主管部门可以从宏观层面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细化指引。具体可以考虑以下方面:一是复工不提倡整个区域实施一刀切的政策,建议允许企业根据自身实际,灵活安排、自行决定复工复产时间,有序组织复工复产,谁具备条件、就谁先复工;二是可以实施错峰复工计划,本地员工多的企业先复工,或者先组织本地员工复工;三是人员排查到位,把好企业员工入口关,可以让外地员工隔离一个潜伏期后再上班;四是隔离设施设备到位,要求企业口罩、测温仪、测温计、消毒水等防控物资先到位、再复工,企业要按照卫生部门制定的标准开展疫情防护和隔离工作。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2月10日在北京调研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指出,要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在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同时,统筹做好“六稳”工作。您认为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帮助企业走出困境?
陈柳:各行各业、各种不同类型的企业面临困难的侧重点有所不同,需要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切实帮助企业克服困难,确保经济平稳运行。
第一,制造业企业首要任务是能够有序恢复生产。国家法定假期已经结束,制造业产品一般并不受疫情影响,当前制造业恢复生产的共性困难主要包括:一是工人返工率不高,有的是因为对疫情心有余悸尚未返程,有的是本地处于防控考虑不提倡外地工人返程,企业复工面临工人短缺;二是供应链不畅,因为上下游企业复工时间差异、物流中断等原因,采购、销售流程都不通畅;三是企业复工的口罩等防护设备存在缺口。对此建议:一,对外来员工采取科学隔离后返工的措施,减少一律劝返外来工人的“一刀切”做法,政府部门加大力度协助企业本地招工;二,把物流作为当前复工复产需要解决的核心环节。物流是制造业生产的网络支撑,有条件的地方应该首先允许和鼓励物流企业的复工,在全省范围内排查和减少不科学的交通梗阻,尤其是有序恢复县乡交通。三,非医疗用途的口罩等防护设备向复工企业倾斜。
第二,对短期内无法复工的服务类企业给予特殊的降成本政策。餐饮、娱乐、旅游、电影、会展等服务业,以及部分因为疫情短期无法复工的其他企业,关键是要保企业生存,核心是保企业现金流。我省南京、苏州等地反应非常及时,已经出台了多项努力降低企业成本的措施,当前部分直接降低成本的措施可以立即实施,比如:政府部门牵头与金融机构协调,对企业还贷给予一定时间宽限,贷款利息适当下浮或政府贴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人社部相关规定,提倡劳资双方共度难关;呼吁经营场所或工厂的出租方给予房租延期缴纳的便利,提倡双方协商减免一定租金等。此外,政府部门需要结合疫情状况对今年相关预算进行适当调整,酌情对政府一般性开支再压缩,为减免受疫情影响严重企业的税费腾出空间。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