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2020年中国经济及行业展望
德勤Deloitte / 2020-02-05 20:30:01
生命科学与医疗服务:逆势增长,从点状爆发到系统完善
生命科学与医疗服务:逆势增长,从点状爆发到系统完善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医疗行业带来了关键药品和传染病应急防御等方面的挑战,也为行业的后续发展带来契机。
短期内疫情相关产品领域短暂销量促进作用
医疗行业不在强制延期复工的行业之内,绝大多数医药企业在2月3日采用灵活办公的方式复工,除不要求医药代表拜访医院而导致的客情关系影响以外,延长假期对于医疗行业生产和销售影响有限;
短暂促进作用最明显的体现是疫情相关物资的供不应求。口罩、防护服、消毒试剂等防护产品,新型冠状病毒诊断试剂盒、PCR仪、血氧检测仪、红外测温等检测设备,诊疗指南推荐的抗病毒药物洛匹那韦利托纳韦(治疗艾滋病的药物,商品名克力芝)、干扰素、重症患者使用的糖皮质激素甲波尼龙、白蛋白和静丙,中药产品血必净注射剂、连花清瘟胶囊,以及呼吸机、制氧机等设备均会迎来短期内的快速增长。当然从非典疫情的经验中我们也可以预测,这些短期内暴增的需求会随着疫情结束而回归正常甚至因透支需求而低于正常水平,因而在疫情期间扩充产能和招聘人员也会在疫情结束后给相关企业带来负担,如何利用增长机会同时确保疫情过后的健康过渡也考验着企业对市场变化的掌控力。
药店尤其是线上医药销售的感冒发热治疗和预防产品如VC、板蓝根颗粒、藿香正气水、温度计及耳温枪等,均会出现快速的销售增长甚至供不应求的现象。疫情加限制室外活动的举措会使更多的消费者选择线上渠道,更高的接受度也可以促进线上渠道在疫情过后的进一步增长。
当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随着病毒肆虐时间越长感染人数越多,病毒变异的几率也在逐渐增加,如若出现下一个增长拐点,也将会使医疗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长期来看有助于医疗行业系统化提升
除去小规模区域性的短期疫情,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是继2003年非典过后的第二次全国性疫情,虽然在应对的过程有了更多的经验,但是随着封城、交通管制等强硬措施实施而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的增长拐点仍未体现可以看出,在应对如此大规模疫情时,我们的医疗系统还有待完善。
疫情过后,预计政府会系统的组织完善传染病防治体系,尤其是疫情的预警以及人口密集流动人口比例高的一二线城市的疫情防治常备系统。上海市在2003年非典过后即筹备了复旦公卫分院金山应急隔离中心,在本市疫情防控中起到了的关键作用。预计在疫情后,筹备类似的重大疫情集中防治中心会成为一二线城市的传染病防治体系标配。筹建基础设施及配套设备系统等会为相关企业带来大量采购需求。
医疗系统的智能化数字化程度会在本次疫情的推动下而更加深入。科大讯飞的AI智能问诊随访系统协助基层医生对社区村镇进行区域人员筛查和诊断,阿里达摩院AI算法训练辅助核酸检测效率提升,以及为避免医院中交叉感染,政府鼓励许多轻症状流感疑似病人先在线上进行问诊均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缓解了医疗人员紧张情况,并且避免了更大程度的疾病扩散。本次疫情会进一步推动未来医疗系统的全面数字化建设,尤其是远程医疗在基层医疗体系中的应用,AI智能问诊随访辅助诊断会渐渐成为常态,同时AI技术也会更加深入的应用到传染病防治的传播防控、出入境港口管理中,为相关科技企业带来新的增长机会。
多起伤医事件引起了公众对医护人员生存现状的关注,长期的高强度工作、相对缓慢的体制内晋升路径以及相对其他发达国家医护人员相对较低的薪酬体系,共同的因素决定,预计在短期内医护人员的薪酬福利体系会有较明显的改善,这也符合国家剥离医院药品盈利提升医疗服务盈利占比的政策大方向。同时增加公立体系中医疗人员的正常流动也可以激活民营领域,提升整体医疗体系效率。其次我们还看到,本次疫情促进了公众对于更加了解医疗体系的政府人员管理医疗体系的要求。未来的医疗体系,将会向着更加专业的监管方向发展。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