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宏观经济 >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怎么看? 详情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怎么看?

人民画报 / 2020-02-02 13:29:34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怎么看?
 
2020年春节前后,武汉爆发了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威胁到全国各地,并影响到不少国家和地区。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对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开始引起市场关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比2003年非典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初步判断此次疫情对中国经济一季度具有较为明显影响,对2020年全年经济影响有限。
 
第一,由于有2003年非典疫情的经验,此次防控措施相对及时有效。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季节与2003年非典疫情非常类似,首个病例均是在前一年底出现,并在1月份开始扩散。但是,2003年的非典疫情各级政府反应时间长,诊断能力和防控力度有限,疫情致死率高,持续时间长达半年之久。相比,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由于有2003年的经验,各级政府反应时间较短,诊断能力进步快,防控力度大,疫情致死率较低,持续时间可能会大大缩短。初步判断,此次疫情有望在一季度得到有效控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可能会主要集中在一季度。
 
第二,如果能在一季度彻底控制疫情,二季度经济有望反弹。2003年中国处于加入WTO后的第二年,经济处于上行期,国际贸易投资环境较为宽松,当时中国还没有开始对经济进行季度统计,2003年中国经济实际增长10%,比2002年高一个百分点,非典疫情对经济影响没有引起特别关注。2020年中国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中美贸易谈判达成第一阶段协议,国际贸易投资环境仍然非常复杂;尽管有“六稳”政策支撑,疫情对一季度的不利影响可能比较显著,对交通运输、旅游、购物、餐饮、住宿、文体等传统服务业的影响尤为明显。但是,如果能在一季度彻底控制住疫情,二季度经济很有可能出现反弹。
 
第三,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核心区域,在全国经济中的比重有限。2003年非典爆发,广东、北京、山西、内蒙、河北、天津、香港、台湾均是重灾区。其中,广东、北京、山西、内蒙、河北和天津六个省市区经济总量占当年全国的20%以上。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核心区域,主要集中在武汉及周边湖北其他地区,2019年湖北全省经济总量也仅占全国的4.65%,湖北经济波动对全国经济影响比较有限。但由于此次疫情对全国人员流动和交通运输造成了较大影响,大多数省区市延长假期,会对其他地区经济带来较大影响。
 
第四,中国经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冲击,比2003年具有更强的韧性。2003年中国人均GDP不到1300美元,对外贸易依存度高达51.3%,投资和制造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医疗卫生等社会保障能力有限,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经验不足。2020年中国人均GDP已经超过10000美元,对外贸易依存度下降到31.8%左右,消费和服务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医疗卫生等社会保障和各级政府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明显改善。
 
第五,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全球经济影响可能极其有限。由于中国政府及时地公布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并与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社会共享信息,国际社会也能有效地参与应对此次疫情,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肯定。因此,尽管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并没有发布针对中国的旅行警告和贸易限制建议。进入本世纪以来,全球化、科技进步和国际协作使得国际社会能够越来越有效地协调应对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般不会对世界经济造成明显影响。
 
但是,理性认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中国经济和世界的影响,必须既要在战略上重视公众恐慌和市场波动,又要在战术上重视疫情的科学防控,决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努力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低水平,确保广大人民卫生健康安全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首先,必须强化对疫情的科学防控。当前和上半年工作重点是防控疫情,决不能掉以轻心,出现反复。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层层落实责任,加强部门、地区、社区和社会组织间的协调,形成有效隔离和防疫的制度体系,尽快增加医疗卫生防疫产品和基础设施供给,加大相关疫情、药物研究和生产,争取将疫情控制消灭在一季度,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其次,既要增加有效供给又要稳定物价。此次疫情爆发适逢春节假期,绝大多数工厂放假,部分商店歇业,由于一些地区公众恐慌,导致部分食品和防疫用品价格非理性上涨,个别不法商户乘机哄抬物价,扰乱市场秩序。因此,必须严打个别不法商户恶意涨价,尽快恢复和增加有效供给,确保市场价格稳定,为打赢防疫攻坚战创造良好的条件。
 
其三,要重视发展质量而不是速度。此次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部分地区部分领导过分重视发展速度,忽略发展质量和公众健康安全的思维定式。近期,社会上又出现了所谓“保六”的论调,极易蛊惑人心,反映的还是这种僵化的思维惯性。“十三五”规划以来,中央将高质量发展作为核心目标,更多关注的是人民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一定要认识到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季度乃至年度的经济波动是一种经济规律,高一点低一点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战略定力。
 
最后,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动力是改革开放。党的十九大以来的三大攻坚战依靠的仍然是改革开放。化解中美经贸摩擦还要依靠改革开放。一定要相信并坚持过去两年中央“六稳”及相关配套改革开放创新政策不动摇,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人民关心的核心目标,落实2019年底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十三五”规划就能圆满收官,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就会实现。
 
 
撰文 / 王海峰(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贸易和投资研究室主任)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