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此次疫情对宏观经济及A股影响的初步研判
卿云基金 杨振宁 / 2020-02-02 12:57:18
导语:我们认为此次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巨大、对GDP的损伤将会非常严重;无论疫情后续如何发展,已经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是现实存在的;对于已经造成的损失,存在年内剩余的大多数时间内进行弥补的可能和余地。我们不认为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会扭转A股中长期反弹趋势;我们认为疫情对A股的影响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实现,进而进入到企稳反弹的阶段;我们认为后续无论是宏观调控对于短期经济的多种刺激手段和提振措施,还是疫情导致的中国经济结构转型进程的加快,都会正面作用到A股中长期的反弹进程中。
一、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
相比于其他研究机构的预判,我们认为此次疫情对于宏观经济的冲击及创伤程度会更大,主要原因:
此次疫情爆发时间正值春运期间和春节“黄金周”期间,是零售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和旅游酒店业等重点服务业在正常情况下全年内营收较大的一周。按正常预估的增长速率,假设没有发生疫情,上述行业在本次春节假期中的营收总额应该在1.5-2万亿元,而由于疫情影响,今年这一营收总额将遭遇断崖式暴跌;
除却受疫情直接影响的行业,由于全国事实上已经处于“非常状态”而导致的多地延迟开工、人员滞留、交通受限、防控优先等现实处境,大量制造业企业、工贸型企业、其他服务业等行业会陆续受到严重影响,大量中小微企业将面临生死考验:不同程度的破产倒闭、雇员失业、信用违约及其连锁效应等情况将会大概率出现;
由于世卫组织对本次疫情的相关定性,将会引发更多国家强化人员进出中国的管控措施,与中国相关的国际贸易亦会受到较大影响;
作为本次疫情爆发地和“重灾区”的湖北省经济将遭遇重创,作为2019年全国GDP排名第七位的经济大省,其对全国GDP的下拉效应将会非常显著。
我们并不认同部分研究机构以2003年“非典”疫情对中国经济和证券市场的影响情况来预判当下的研究方法,主要原因在于:
时隔17年,此时中国经济总量、经济结构构成(尤其是内需消费对总体经济的贡献占比)、国际经贸地位等,都与当时有非常大的不同,这种不同称之为“天壤之别”亦不为过,因此不具备太多可比性;
此次疫情发生时点极具杀伤力,正值春运和春节期间;2003年疫情爆发时点的破坏力与当下相比,不在一个级别;
目前高效拉动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是强大的内需消费,而本次疫情则在短时间内重创消费;
如果很多研究者都以当初疫情时来类比当下,那么当初疫情发生时,又该用什么情况来做类比呢?
综上,以2003年疫情作为对比,参考价值不大,非但缺乏科学精神,还容易刻舟求剑误导投资人。
结论:无论疫情在2月份是否得到有效控制,此次疫情对经济的冲击都注定是巨大的;业已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是现实存在的。我们以最悲观的情形预判、以最大口径估算,此次疫情导致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将会在5-8万亿的水平,占到2019年全年GDP的5%-8% ;
我们预判一季度GDP出现负增长基本已成事实,至于全年的GDP增减情况,我们目前尚难以预判,因为万千不利因素中,较为有利的是此次疫情出现在年初,接下来全国人民齐心协力、争分夺秒、勤奋劳作,还有10个月时间进行补救和挽回的可能与余地。
二、对A股的影响。
1、短期影响:
我们认为,此次疫情对A股的影响更多体现在短期。考虑到在非常时期长达10天的连续休市,我们所说的“短期”可能精确到1-3个交易日内。
正常假期叠加临时休市,将有利于投资人在漫长的休市期间陆续接受及消化疫情带来的恐慌情绪;较长的休市期很大程度消弭了各种重磅“坏消息”纷至沓来的打击力度,将原本“连续而又绵长”的恐慌“汇总”成“全景式”恐慌;根据不同投资人的风险偏好和承受能力,将上述“全景式”恐慌集中体现在开市后的抛售行为当中;由于恐慌情绪导致的集中性抛盘有望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从而在盘面上形成“一步到位”式的调整。
也正因如此,我们非常不认同继续休市的观点,认为应该在2月3日恢复交易。在恐慌情绪集中爆发时,更加要保证市场的流动性,否则不仅会将累计多日的恐慌抛盘人为地形成巨大“堰塞湖”,对A股交易生态形成不利影响,而且还会对刚刚起步的A股国际化进程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早晚要面对的事情,不如尽早面对,用最短的时间跌到位,然后企稳,是目前情况下A股最好的选择。
我们对开市以后大盘的判断:根据本文成文时(2020年2月1日23时)疫情发展的情况,两市将出现较为明显的跳空低开,除小部分疫情受益板块和个股以外,大量个股将出现大幅下跌;
而当天开盘点位,有可能成为当日最低点位,随后的交易时间中,指数或有小幅度反弹的可能。
关于节后A股的短期跌幅,我们还是按照较为悲观的市场情绪进行极限预判,以上证指数为例,由于此次疫情的影响,指数最多将有10%左右的跌幅,算上节前已经出现的明显下跌,节后的下跌空间较为有限;我们认为指数将在2800点一线止跌企稳;
而影响开盘以后几个交易日的最大变量,将是疫情发展的情况。A股投资人在关注盘面的同时,也应当时刻关注疫情情况,尤其关注每日新增疑似和确诊病例的数量情况。根据我们的观测,一般在每日上午8-10时,官方会陆续更新前一日各省级行政单位新增和疑似病例数量,并汇总成全国数据,这一数据的产生时点,与A股的交易时间大概率重合,如果该数据出现单日明显下降,或者连续几日下降,将极大刺激A股展开反攻行情。
假设疫情数据在开市首日之后的几个交易日中,没有呈现出乐观走势,那么我们并不认为会继续导致A股的大幅下跌。我们认为开盘首日的较大跌幅,包括春节前两个交易日的明显下跌,都已经某种程度上体现出最为悲观的投资者的最差预期,后续无论疫情如何向更坏的方向发展,其对A股的负面影响将呈现边际效应递减的态势,这也进一步解释了我们认为此次疫情对A股的负面影响将在1-3个交易日内得到集中充分释放的观点。
中长期影响:
虽然我们预判此次疫情将对宏观经济形成巨大冲击,但我们不认为A股将结束节前的反弹转而开始下跌。我们认为中长期来看此次疫情不会扭转A股缓步向上的整体趋势,这也延续了我们在2019年(毫无疫情影响因素时)反复强调过的“经济增速掉下来、A股走势涨起来”的一贯观点脉络。
宏观调控方面:在疫情对经济的严重冲击下,将会有一系列的对冲及刺激政策接续出台,而且无论频率还是力度,都将明显大于常态时期。可预期的对冲及刺激政策包括:更大力度的减税降费、更加有效的流动性调节、更加果断地扩充财政赤字、更大范围的重大工程开工、更加宽松的行业监管尺度、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程度以及更加深入的体制机制改革。虽然这些手段和政策的出台,旨在短期刺激经济和弥补损失,但客观上将对A股市场形成中长期的利好,而且很多举措将在A股市场上形成“立竿见影”式的直接刺激与利好。
经济结构方面:此次疫情造成的严重影响,将使诸如下沉至普通居民的基础副食品的线上消费、更多行业的非现场办公、应用于公共健康安全的生化诊疗技术、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的智慧城市建设等“新经济”、“新业态”加快萌发、布局和推广的进度;与之对应的一些老旧的生产生活模式将加快退出经济舞台,客观上将加快中国经济的转型进程,而上述过程,将在A股市场中呈现出比平时更多的投资热点。
受损行业的自然修复:受疫情重创的诸如餐饮、零售、交运、旅游酒店等服务业,在疫情明显可控、民众恐慌情绪消散之时,将会迎来由于消费需求长时间被压抑后的集中爆发性回补,这种回补虽然源于经济规律的自然性,但若能有序引导、科学布局,仍然会形成强大的消费增量,从而对之前的损失作出有效的弥补;这一过程同样对A股中长期的反弹有明显助力作用。
增量资金的进场可能:基于上述多个层面的逐步落地,会使得A股短期“挖坑”效应被广泛认同,在全社会多数投资领域乏善可陈的情况下,有利于场外资金持续关注并进入A股市场,形成事实上的增量资金,客观上形成“变不利为有利”的效果。
结论:
此次疫情将对A股短期形成剧烈冲击,但各大指数将在较短的时间企稳;短期A股的反弹时点和反弹力度,与疫情变化的相关性极大;中长期不改A股持续反弹的总体趋势;后续出台的宏观刺激政策将直接利好A股市场,“新经济”和“消费增量”将吸引A股场外资金逢低进场,构成A股中长期反弹的基础。
附:一些专业以外的话
此次疫情,对于整个国家、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它所带来的痛苦、悲伤和损失,也终将由我们每一个人来共同分担。过去的十多天,我们看到太多的英勇无畏、太多的牺牲付出;同样,我们也看到太多的问题弊端、太多的沉疴痼疾;我们无法改变很多,但至少可以做好自己。如果各行各业都能尽职尽责,很多人为的灾难大概率是可以避免的。作为买方机构,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该体现出应有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担当,应当理性客观,避免无谓的抛售和夸大的恐慌,倡导身边更多的投资人树立科学、理性、积极的投资心态。我们每一个投资机构能做的都非常有限,但无数个有限汇集起来,就是一股强大的能量。A股怎么走,终究还是看每一个投资人怎么做。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