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宏观经济 > 2019中国经济三大关键词 详情

2019中国经济三大关键词

金融时报 / 2020-01-09 16:29:43
2019中国经济三大关键词
 
 2019年是艰难而又充满希望的一年。这一年,我们有压力:全球经济同步放缓,预期增速降至十年来最低;逆全球化思潮持续发酵,全球贸易增速或将从2018年的3.6%下降到1%左右;中美经贸谈判局势瞬息万变,造成严重的不确定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企业投资生产趋于谨慎……但这一年,我们更有定力:在全球多家央行启动降息周期之际,我国央行坚决不搞“大水漫灌”,主动维护好在主要经济体中少数实行常态货币政策国家的地位;金融风险防控稳妥果断推进,宏观杠杆率高速增长势头得到初步遏制,货币和债务增速大幅下降; 经济结构不断升级,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逆风之中,中国经济依然步履稳健,展示出十足的韧性和强大的潜力。正值2020年年初,《理论周刊》盘点出2019年三大关键词,通过对过去一年的梳理展示经济发展的动向。
 
关键词一:开放
 
  中美贸易摩擦曾是2019年中国经济的最大不确定因素。在经历了十三轮谈判和三次休战后,可以明显感觉到,美方谈判条件愈发苛刻,无理要求也在不断增加。2019年,从3月宣布“不提高2000亿美元商品关税”到5月“征收关税由10%提高到25%且将对3250亿美元商品征收关税”,从在G20峰会中美元首会晤中承诺“暂缓对3250亿美元商品征收关税”到单方面撕毁协定,宣布“对3000亿美元商品加征10%的关税”……中美经贸谈判之路曲折反复。
 
  对于美国的这种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中国的一个应对之策就是加快对外开放。2019年,中国成功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和第二届中国进口博览会,宣示中国坚定对外开放的行动和决心。同时,国务院接连批复上海临港、山东、江苏、广西、河北、云南、黑龙江为第五批自贸区试点,形成“1+3+7+1+6”自贸区“雁阵”格局。从布局来看,这一轮自贸区扩容从北到南、从东部沿海到西部内陆,标志着以自贸区为载体的对外开放格局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据了解,新推出的自贸区在方案的总体要求中,均提出要对标国际先进规则,形成更多有国际竞争力的制度创新性成果,包括实施更加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参与电子商务和数字贸易规则治理;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对接国际自由贸易协定。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速度显著提速。5月,中国银保监会公布银行保险业对外开放12条新措施,包括取消外资来华设立银行机构、入股信托公司、经营保险经纪公司等资产规模限制;放宽中外资投资设立消费金融公司准入;取消外资银行开办人民币业务审批等,多条措施中强调内外资一致原则。6月,筹备四年的沪伦通正式启动;富时罗素全球股票指数系列纳入中国A股正式生效;中日ETF互通正式开通,中国资本市场开启了国际化时代。7月,金融业新的11条对外开放举措重磅出台,一方面鼓励外资机构深度参与中国的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行业,并针对一些领域提前了开放时间表;另一方面在理财公司、养老金管理公司以及债券承销等细分领域,设定新的开放目标,采取新的开放措施。10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进一步降低相关方面门槛,证监会也宣布自明年起取消期货公司外资股比限制……
 
  一系列的开放措施也取得了丰硕成效。外资银行总资产规模持续上升,新设立外资或合资金融机构不断涌现。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有所加强,我国央行已累计与40余家境外央行签订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直接参与者超过了40家,间接参与者为745家。金融市场跨境资金呈现持续净流入态势,吸引外资能力明显增强。
 
  “金融开放将会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张承惠表示。在竞争压力面前,开放将推动中国金融机构加速转型,推动监管部门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也会有效推动中国国内金融结构扭曲问题的解决。一方面,外资金融机构将带来新的产品和提升中国资本市场交易量和流动性;另一方面,过去由于监管部门的谨慎态度,导致目前衍生品市场发展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管理风险的能力严重不足,而开放将会促进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推动中国金融市场进一步走向国际化。她还强调,对实体经济来说,金融开放一定会丰富金融产品,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从而有效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毫无疑问,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对于下一阶段金融开放的趋势,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表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继续,预计将丰富外汇市场投资者结构,提升人民币汇率弹性和灵活性。同时,继续完善针对外资金融机构准入安排,预计将继续放宽国外资本准入和经营范围限制,建立完善负面清单制度,放宽外资在我国金融机构设立要求、持股比例、业务范围等方面限制。他强调,金融开放的同时需要完善对金融风险的监管措施。金融开放会出现跨市场、跨地域、跨国界的资本流动,会产生很多金融创新,容易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从而对实体经济造成冲击。因此,监管层面需要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完善支付、托管、清算、金融统计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关键词二:平衡
 
  2019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面临“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依靠总需求政策和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固然有助于实现增长目标,但可能会以结构恶化和风险上升作为代价,因此,在“科学稳健把握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的同时,还“必须从系统论出发优化经济治理方式,加强全局观念,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
 
  “平衡的关键就是‘稳’。”经济学家邓海清表示,对于政府多方面的目标和约束,存在一个“不可能三角”,即稳增长、调结构和防风险,或者说增长、质量和杠杠。太重视数量,会导致质量下降和风险的累积;太重视防范风险则会导致经济的数量和质量均下降;太重视质量会导致数量的下降。他认为,要想“稳”,首先,应通过适当的逆周期政策稳住数量;其次,应加快高质量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最后,应严守防风险的底线。他强调,防风险的底线突出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房地产,房地产不稳,就会出现日本1990年和美国2008年的悲剧;二是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稳不住地方政府债务,中国杠杆率就不可能稳住;三是金融系统风险,金融稳,才有经济稳。
 
  事实上,宏观政策的“动态平衡”既是为下一阶段设置的工作原则,也是从过去一年的实践中得到的“真知”。2019年,在稳增长方面,央行年内两次实施全面降准;分三次对部分中小银行实施定向降准;定向支持中小微及民营企业,三次实施TMLF操作;合理运用价格工具,推出LPR新报价机制后,LPR已四次下调。财政的减税降费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12月26日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公布的数据,预计2019年全年减税降费超过原定的近2万亿元规模,受益最多的是制造业和小微企业。基建也是动作频频,2019年新增专项债限额2.15万亿元,截至9月已全部发行完毕;6月中办国办发文允许将专项债券作为部分符合要求项目的资本金;9月国常会明确“提前下达明年专项债部分新增额度,并扩大使用范围”。
 
  在调结构方面,进一步深化了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国企改革和知识产权保护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增加了非户籍人口在居住地的归属感,有助于提高这些居民的工作积极性和消费热情,减缓人口红利的下行,从而在中长期内提振我国的潜在经济增速;全面推开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有助于消除政府土地征收模式的补偿费用过低,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就地入市和异地调整入市,有助于增加农村土地的流动性和市场化定价,促进生产要素的流动;国企改革进入“自下而上”阶段,主要体现在第四批混改企业数量多,力度大和 “双百行动”再度扩容两方面,有助于激发市场活力,提升经济增长效率;知识产权保护改革,有助于激发自主创新,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在防风险方面,通过一年多的集中整治和多措并举,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积极进展,有效稳住了宏观杠杆率;平稳有序处置了包商银行等高风险机构;大力整顿金融秩序,存量风险有序压降;稳妥化解中小银行局部性、结构性、流动性风险,有序处置民营企业债券违约事件;出台资管新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相关指引文件,补齐监管制度短板。此外,作为风险防范的重点领域,房地产市场也达到了“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效果。2019年3月,两会表示“防止房市大起大落”;7月底政治局会议首提“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12月份重申“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中央层面的表态,让房价全年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关键词三:重质
 
  2019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季度增速由一季度的6.4%降为二季度的6.2%和三季度的6.0%。根据专家的预测,2019年年度增速可能比2018年下降约0.5%。对于这一降幅较大的增速,市场产生了政策分歧。有观点认为,这种运行向下的态势若不扭转,将会加重悲观预期、削弱市场信心、形成向下惯性,加大下行压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不等于不要合理的增速。如果增长失速,就业等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将会扑面而来,高质量发展也就难以有效实现。
 
  事实上,表面上我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在全球经济总量一万亿美元以上的经济体中,中国的经济增速仍居前列。目前的增速,是一个含金量比较高的增长速度,更是一个有后劲支撑的增长速度。原因我们在面临经济结构性调整、国际市场动荡的艰难环境下,依然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在此过程中也进一步优化了经济结构,为国家经济后续的平稳增长保持了强劲的动力。
 
  经济增长速度维持在预期目标之内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经济已经从中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步入“重质”新阶段。在民生福祉方面,2019年前11个月,城镇新增就业达到1279万人,已经提前完成了全年的预期目标,预计全年新增就业水平有望超过1300万人以上。同时,按照世界银行标准,中国目前国民收入水平是在中上等收入国家的行列,从前三季度的情况来看,居民人均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1%,高于人均GDP的增长速度。在创新驱动方面,当前,中国科技创新呈现“量效双升”趋势。数量层面,据WIPO测算,2019年在全球前100大科创集群中,我国拥有18个,数量仅次于美国,并且中国科创集群的科技产出增速大幅领先于全球其他国家。效率层面,2019年我国科技研发的产出已经比肩德国、美国等传统强国,同时创新质量指数较高收入国家均值超出逾40%,但是所需的研发投入却相对更小,因而中国科创正在以“产出/投入”效率的优势展现出弯道超车的趋势。
 
  “在这一个个光鲜亮丽的数据背后,中国政府转变职能和施行的多项经济调控政策功不可没。”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表示,首先要说的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为它既决定了现在的经济形势,更影响了中国经济未来的长期发展。正是它让中国的经济增长含金量更高,更有后劲。在2019年,中国进一步贯彻落实了“巩固、增强、提升、畅通”的八字方针,进一步推进了“三去一降一补”,增强微观主体活力,破除要素壁垒,促进市场机制优胜劣汰。在这一系列的努力下,中国产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同比增长7%,高出第二产业增速1.4个百分点。
 
  “展望2020年,中国经济将在‘减速增质’的旋律中涌现更多可能性。”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预测,“十年翻两番”的目标下,2019年至2020年的平均所需增速约为6.1%。叠加人口普查后存在上调早年数据的可能性,政策层对未来单季度增速“破6”的容忍度提升。因此,中国经济增速将更多由内部发展需求确定,增速目标也更注重保持在合理区间。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