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形势更为严峻,但基本趋势未变,信心更为坚定
中宏国研 / 2019-12-27 10:17:47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0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对于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议总结了2019年经济工作并给出积极判断,总体上看,“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进度符合预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成绩来之不易。
会议运用辩证思维看待明年形势发展变化,为全社会坚定了必胜的信心和攻坚克难的勇气。对于形势判断,应重点把握以下两方面内容。
(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改革发展正处于内外部挑战增多的大背景下。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指出“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今年则明确提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说明形势更为严峻。从内部环境看,“三期叠加”(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进一步深化,是下行压力加大的核心原因。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交织,前两者归根结底还是由于经济主体、经济工作在体制机制的限制下调整滞后造成的,调整阵痛将继续显现,是需要着力解决的重中之重。此外,高杠杆下的债务可持续性压力增加,地方政府资金缺口压力加大,政策之间的协调性不够等也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从外部环境看, 2019年全球经济周期性放缓,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布局受到冲击,部分发达经济体实施量化宽松政策,缓解了经济衰退的阵痛,但结构性改革推进迟缓,宏观政策空间更加收窄, 2020年全球经济预计仍在低位徘徊。OECD在11月的世界经济展望中将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9月份的3%下调至2.9%。同时,由于一些国家的深层次矛盾发酵,部分甚至向外部转嫁,政治极化、民粹主义、贸易保护倾向突出,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显著增多。会议对所面临国际挑战的分析,体现了对外部风险保持高度警惕。此外,针对下行压力,会议强调要做好工作预案,不仅要求增强忧患意识,更是要求付诸实际行动,能够有效有力应对,体现务实性。
(二)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
会议强调了机遇大于挑战,希望多于困难,全球化虽然遭遇回头浪,但大势浩浩荡荡,信息、资金和技术跨境流动更加频繁,5G、人工智能、新材料等引领的新一轮技术革命方兴未艾,全球治理格局朝着更加公平、更加合理、更加民主的方向加快调整,发展挑战和机遇并存。我们具备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物质基础和制度优势。并且从四方面提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物质基础和制度优势,表明“时”和“势”都在有利于我们的一边,体现了必胜的信心和敢于攻坚克难的斗争精神。
一是中国有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这个提法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一脉相承。从实践看,中国曾成功克服了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在宏观调控方面积累了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和丰富的经验。因此,有理由相信在新的困难和挑战面前,中国有能力、有条件、有基础继续克服,继续向前。
二是中国有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大概相当于美国的2/3。中国的科技人员队伍,专利、申请量都处于世界前列,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中国在基础设施方面更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电力装机容量、高速铁路这些代表性的基础设施都居于世界首位,令其他国家望尘莫及。
三是中国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市场,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市场经济主体,包括7000多万工商户,3000多万的企业以及数百万户农业专业合作社。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和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2018年人均GDP约为9700美元,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以及人均消费水平还不高,消费增长空间仍然很大。此外,中国城乡和区域发展的差距,也正是内需扩大的潜力所在。
四是中国有庞大的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源。中国拥有超过9亿的劳动力资源,超过7亿的就业人口,居世界首位。拥有超过2.6亿的进城务工人员,随着农业劳动生产力的提高,还有一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中国一年的大学毕业生超过800万,加上中专毕业生超过1200万,这都是技能人才、知识人才、基本人才资源。此外,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劳动参与率还将提高,人口红利和人才红利都将进一步显现。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