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2020年经济发展新趋势
新华社北京12月12日电 题:2020: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明年经济新走向
新华社记者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面临更加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明年中国经济走势备受瞩目。
如何确保收官之年圆满收官,为新阶段新航程奠定良好基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0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传递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走向。
拼版图片:上图为2019年6月21日拍摄的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心怡水湾小区改造前的景象;下图为2019年11月12日拍摄的小区改造后的景象。 新华社记者 谢锐佳 摄
一个总基调——坚持稳中求进 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2019年,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中国经济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
会议充分肯定2019年经济工作成绩,同时指出对风险挑战保持清醒认识。“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会议强调。
“中央再次强调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总结当前经济工作,显示党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王军说。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四个“坚持”为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
淡定从容、高瞻远瞩、科学谋划。会议指出,“实现明年预期目标,要坚持稳字当头”,强调“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合理,强调的是量,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增速要符合当前发展阶段,保持客观合理增长预期;稳步,强调的是质,在稳的基础上推进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实现经济质量和效益提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李承健说,这本身就是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体现。
这是在北京举办的2019世界5G大会展览现场(11月20日摄)。 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
一条主线——扭住新发展理念 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持续用力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会议部署的明年重点工作中,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被置于首位。
“这是明年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发展的指挥棒和重要导向。”王军说,全面小康即将收官,“十四五”规划就要开启,未来发展要更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不走“唯GDP论英雄”的老路。
“紧紧扭住新发展理念推动发展,把注意力集中到解决各种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上”“要树立全面、整体的观念,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重大政策出台和调整要进行综合影响评估”“要把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作为检验各级领导干部的一个重要尺度”……
“这是非常有针对性的安排。”李承健认为,越是面临压力,越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只有从理念上发生根本转变,各级政府才能在经济工作中更科学决策,真正让人民满意。
会议强调,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持续用力。明确要坚持巩固、增强、提升、畅通的方针。
在李承健看来,继续强调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正是我国经济破解内部深层次问题、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仲山镇,工作人员操作收割机收割小麦(5月31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一个超大市场——充分挖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发挥消费基础作用和投资关键作用
会议提出,要充分挖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
“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要重视发掘服务消费新的增长点。”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说,从国内消费看,随着实物消费趋于稳定、增速开始下降,医疗、教育、文化、娱乐、体育、旅游等服务消费的上升填补了空缺。
在刘世锦看来,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转换,投资增速下降符合经济规律。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尤其要重视补足医疗、教育、文化、养老等民生相关基础设施投资缺口。
会议提出,引导资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数效应的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
加强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做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体育健身产业市场化发展;加强战略性、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川藏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通信网络建设……会议部署的一系列关键项目背后,凸显一个超大国内市场的潜力。
“要找到有效投资和消费需求的结合点,根本要用改革的办法提升投资效率,深入挖掘消费潜力。”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王昌林说,当前投资不但要有效补短板,还要抢占未来制高点,培育新动能。
8月28日,在国家税务总局晋江市税务局退税贷业务咨询专窗,工作人员(右)在辅导一家出口企业办税员整理退税贷资料。 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两大宏观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提质增效 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
中国宏观政策动向牵动全球目光。会议强调明年宏观政策要稳,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根据部署,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做好重点领域保障,支持基层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
“减税降费的政策效果将在明年持续释放,进一步为企业减负、为经济添活力;同时将确保民生等重点领域财政支出。”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勇说,在收支紧张形势下,政府“过紧日子”要动真格,压缩不必要支出,提高花钱效率,为减税降费和民生需求等托底。
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信贷、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同经济发展相适应,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说,一方面,要根据经济运行状况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为企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另一方面,绝不搞“大水漫灌”而是“精准滴灌”,用改革的办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缓解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会议强调,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要同消费、投资、就业、产业、区域等政策形成合力。
在杨志勇看来,这要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推进,与其他政策形成合力,引导资金投向民生、基础设施等领域,进一步激发微观主体活力,改善市场预期。
12月1日,中铁十一局铺架队工人在进行拉林铁路第二次跨越雅鲁藏布江的铺轨。 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
双轮驱动——激活蛰伏的发展潜能 以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提高经济竞争力
创新是发展的新引擎,改革开放是背后的助推器。
在部署2020年工作时,会议强调,以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为两个轮子,全面提高经济整体竞争力。
“中国经济正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迫切需要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培育新动能。”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马晓河说,“创新必须有新体制做支撑,而新体制要靠改革开放实现,对内不断优化创新环境,对外扩大开放的层次和领域。”
10月11日,观众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举办的2019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上体验VR。 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从支持战略性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到支持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改投入、更多依靠市场机制和现代科技创新推动服务业发展等,会议明确了一系列支持创新的举措。
会议同时要求深化科技、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国资国企、金融体制改革,健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推动对外贸易稳中提质,引导企业开拓多元化出口市场。
“创新是系统工程,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彼此支撑。改革必须全面部署、统筹推进,让制度创新激发科技创新更大活力。”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说。
他认为,会议围绕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的一系列部署,指向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也是我国应对前行路上各种风险挑战的底气和动力。
这是广西柳州市融安县大良镇古兰村古兰屯全景(12月3日无人机拍摄)。近年来,古兰屯大力发展现代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2018年,古兰屯实现了整体脱贫。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三大攻坚战——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污染防治攻坚战,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今年以来,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精准脱贫成效显著,金融风险有效防控,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收官之年,明年如何打好三大攻坚战?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会议提出,要集中兵力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政策、资金重点向“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倾斜;要建立机制,及时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的监测和帮扶。
“这些部署是对脱贫攻坚战的精准把脉,极富政策针对性,将确保如期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同济大学财经研究所所长石建勋说。
会议提出,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
11月18日,工作人员在乌江34号泉眼污染治理设施处采集经治污处理的水样。 新华社记者 谢秀栋 摄
“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优美环境,是群众的期盼,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石建勋表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更讲究科学方法,杜绝“一刀切”等问题,切实起到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效果。
会议还指出,我国金融体系总体健康,具备化解各类风险的能力。要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压实各方责任。
曾刚认为,中国经济韧性强,重要金融机构运行稳健,宏观政策工具充足,防范化解风险经验丰富,完全有能力、有信心完成攻坚战既定任务。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新起点新作为,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实干奋进,中国经济一定能够迎来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记者韩洁、安蓓、高敬、赵文君、吴雨、姜琳)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