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球:多维视角成化解中国金融风险管控的重要措施
IMI财经观察 / 2019-11-28 10:32:28
原标题:吴晓球:中国金融风险管控的多维视角
近日,2019北京国际金融安全论坛在北京召开,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球出席并发表演讲,指出市场化、技术重构和国际化等因素对近些年我国的金融安全造成了新的变化和影响,强调对中国金融风险的管控要有多维的视角,包括加强金融基础设施、进一步推动金融市场化改革及对外开放等,三者结合才能使中国金融安全且有竞争力。
以下为演讲实录:
中国的发展速度很快,快的我们的后续部队跟不上了,很多基础设施跟不上了,所以有时候跑的太快,停一停,看一看,把一些重要的基础工作做的更扎实,可能会有利于我们进一步的发展。所以我对这个主题还是很感兴趣的。
中国金融也是中国经济领域里面发生变化最快的领域之一,过去谈金融安全或者谈金融风险是比较单一的,主要是谈它的信用风险,其他两个风险非常少,最重要的是信用风险,因为那样一种传统金融架构里面的风险主要是来自于信用。是属于操作性、政策性的,每个时代都有,但是它不是风险的主体部分。中国的金融最近这些年受到三个因素的影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市场化的影响。市场化最重要的是因为进入了脱媒,因为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包括金融的提高,金融脱媒进程加快了发展,脱媒进程使整个市场结构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开始使中国的金融风险走向多元了,由原来单一的或者主要由信用风险开始走向多元的风险,因为资产结构已经开始多元化了,过去中国的金融资产主要是银行和银行内的金融资产占主体,现在显而易见市场化、证券化金融资产的比重在迅速提高,规模在迅速的扩大,证券化金融资产和非证券化金融资产风险的来源是不一样的。所以金融市场化的进程一方面提高了中国金融的效率,另一方面也使中国金融风险开始走向多元。
2、第二个推动中国金融变革的力量是技术,技术正在重构中国金融的业态,正在改变它的功能,提升它的效率。如果说市场的发展是在提升金融的融资效率的话,那么技术重构金融之后对金融的另外一个效率就是支付和清算的能力有大幅度的提升。所以技术重构了金融之后它的风险开始发生变异,风险的基因已经完全不同,它已经纳入了新技术的特征,实际上这对我们金融监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第二种力量它不仅带来了金融的变化也带来了金融风险基因的变化,使得我们对金融的安全、金融的风险会变的更加复杂,这个复杂的前提是因为金融进步了,我们不要因为看到金融的风险多元了、金融的风险复杂了,以为我们做的那个事就是错的,不是的,也就是说风险的多元和风险的复杂相比较,中国金融的功能和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中国金融实质上是在进步的,获得了巨大的进步,由于市场和技术的力量推动了中国金融的进步。
3、第三个力量是国际化的引力,国际化的引导使得中国金融的边界扩大了,其风险国际输入的可能性在迅速增大,同时因为中国金融不断的开放,使得中国的金融配置得到了迅速的扩展,我们在全球配置资源的同时也使得中国金融的分散风险能力提升,在全球开始分散风险。
可以看到这三种力量当然从最根本上,一方面在改变金融推动金融的进步和变革,另一方面使得中国金融的安全和风险变的非常的复杂。这是我想说的第一个意思。
第二,我们这个风险刚才说非常单一,现在变的非常的多元了,比如我们信息的安全现在变的特别的重要,在传统的金融架构下,信息最早是隐私的问题,现在不仅仅是隐私的问题,还涉及到整个金融体系、用户以及支付安全的问题。所以信息的安全变的特别的重要。还有支付的安全,还有资产的安全,还有价格的波动、市场的安全、市场的风险,这些风险都通过斗争已经来了,这实际上是要求我们进行多元的思维,我刚才说的这一段是想说,我们对中国金融安全或者中国金融风险的管控要有多维的视角。
加强中国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
第一维的视角,因为这样一个变化还在不断的进行,市场化以及技术重构金融和国际化的趋势远远没有结束,而且对于中国金融来说才刚刚开始,所以我们必须从很宏观的角度来管控好在中国金融不断改革开放过程中所产生的风险,这需要多角度去思考,我们不能静态的思考,不能停下来,我们回到传统,回到传统那个风险好管控,这不是正确的思路,我们也不能因为风险的多元而指责过去的改革开放和技术对金融的进步作用。如果这样的话就永远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了,所以三维视角的第一维视角一定是站在新历史条件下,基于刚才说的那些基本趋势,要进行一系列的制度建设。比如说我们的法律体系的完善,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市场发展了,所谓市场发展主要指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发展之后,对整个《金融法》乃至整个法律体系都要进行调整,因为它的风险来源不一样,原来单一的是由“信用风险”过度到信用和市场风险并存的时代,证券化市场风险主要来自于透明度、信息披露,核心是来自于市场价格波动,所以对于如何管控好市场风险我们的法律需要很好的调整。中国的法制、法律体系看起来很完善,实际上结构化出了问题,它并不是结构化的东西,它是一些貌似好像很完整,它的作用没有对照风险来,这个不展开,这里面实际上有太多的问题,包括《公司法》《证券化刑法》包括细化到《股票上市发行重整》等等,制度上出现这些问题和这些规则的不完善有密切的问题。
第一,我们的法制能力和法制水平,这是治理的事,可能我有很多法律,但执法能力很差、水平很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这也有问题。
第二,我们还要制定一系列的基于技术进步的宏观审慎监管准则和微观审慎监管准则的匹配。原来只强调宏观审慎监管,宏观审慎监管主要是管控系统性风险,当然它有一系列的指标,实际上我们还要加强对微观审慎的监管,微观审慎的监管是对行为进行认定以及它的准入监管,这两者之间要进行很好的匹配,如果只是注重宏观审慎监管,风险一旦来临是来不及的,所有的风险都是从微观开始演变而成,慢慢变成了局部的来之于系统性、全面的金融危机,他有一个演化的过程,所以对于市场行为的监管以及微观标准的完善还是很重要的。
第三,信息系统的建设。因为科技重构金融之后所有的风险都可以通过信息系统体现出来,可以看到现在在股票市场,进行内幕交易很快就能查到,过去是非常难的,现在只要把大数据一调出来,哪个账户和哪个账户有相关性的模型一做,大概98%的概率知道内幕交易是从哪里开始的,当然这只是一个资本上能做到的,可是我们还有更大的非市场的部分,比如商业银行的以及客户的信息系统,全社会的金融信息系统应该要建起来,有时候我在想,在人民银行会议室或者总理办公室有个巨大的信息屏幕,它能够非常动态的看到我们国家整个金融信息以及乃至于金融风险的程度这就很好了,这需要涉及很多指标、做很好的模型,模型叠加之后是能够做得出来的,这个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变的非常的重要,所以要管控好金融的风险,我想说的是金融的基础设施要跟进。
第四,整个金融中介要发展完善,中国要发展金融市场、债券市场,目前为止还没有真正意义上让大家信服、相信的、公允的信用评估机构,中国一个都没有,没有信用评估机构,信用都不能进行很好的甄别,特别是线下的,这个债券发行怎么发、怎么定价?像这些是管控中国金融风险加强金融安全的,加强金融安全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个太重要了,我们在这方面非常的薄弱。
推动中国金融的改革
改革是解决风险最好的办法,所有的改革停止下来要适度管控好风险都是不正确的,有一段时间强调要加强系统性风险的管控,这本身没有问题,很好,因为我们不允许,也不允许中国出现全面的金融危机,但是这个前提一定是改革,而不是往回走,往回走,把很多所谓的金融中介也好、影子银行也好、银行表外也好这些通通回归表内、回归传统,通通把它去掉,看起来倒是很好管,但是严重破坏了金融的效率,使得我们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这些都不是用改革的思想来思考中国金融的安全,不是用改革的手段去化解中国金融的风险,改革是特别重要的。
改革的目的是什么,改革的目的最重要的是要构建中国一个有弹性的金融体系,有一次中央政治局学习之后,公报里面专门谈到,“我们要构建一个有弹性的金融体系”,所谓有弹性就是对风险来的时候有很好的免疫能力、风险分散能力,金融最重要的一个功能是如何把风险分散开来这个非常重要,一分散开来金融体系就安全了,如果把风险集中起来,一种僵化的金融体系为了风险迅速集合,迅速集合以后,虽然看起来表面上很美,累计到一定程度之后这个金融体系就会崩溃。我们要改革很重要的目标是不要让这些风险积累起来成为存量化的风险,让它变成流量化的风险,让它流动起来进行组合,现代机构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组合风险分散风险,只有通过改革才能完成,改革的核心发展,通过脱媒力量改革金融市场,使全世界的风险分散开来。也有人说,中国的金融风险这么差,十年过去了一点儿都没有涨,这是另外的话题,这是中国发展资本市场的理念是没有找到正确的理念,在这样的程度上不理解,所以才说中国的资本市场处于这么一个阶段。但是发展资本市场这个方向本质是没有错的,它是构建现代金融体系,建立一个有弹性金融体系的最重要的一个改革措施。这是第二个,通过改革完成。
中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
中国金融必须开放,我们开放的程度比中国经济的开放程度低很多,人民币到现在还没有实现完全自由交易的改革,金融市场开放的程度很低,外国投资者占中国市场的比例只有2%,这和中国大部分地区完全不匹配,所以中国金融开放也是未来一个时期的重点,现在做开放主要是金融机构的开放,外国的银行金融机构到中国的金融机构设分支机构、独立银行都没有问题、没有限制了,但是最终人民币自由化的改革以及中国金融市场的对方,对外的投资开放是最终的,它的开放目的是什么?当然要建设全球性的金融中心。这个是不能停的,不能因为我开放以后可能有外部风险输入到中国来所以我就不开放,就如同打开窗户一样,打开窗户很重要,可能蚊子苍蝇飞进来了,新鲜空气比蚊子苍蝇更重要,蚊子苍蝇可以用纱窗隔离开来,但是不把窗户开开我们就没有新鲜空气了,就没有竞争力了。
开放之后我们要高度重视开放之后国际金融风险如何传递到中国市场来,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事情,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要研究这样一个效率,开放之后会不会出现像东南亚一些国家开放之后出现大的金融危机?还是我们开放之后会像日本那样,虽然有小的波动,但是最后风险是收敛的?是成功的?我确信如果我们把金融的基础设施做好了,我们的开放不认为中国会出现大的问题,不认为中国会出现危机意义上的货币的贬值,虽然可能人民币的波动是正常的,但是不会出现危机状态的人民币波动,也不会出现流动性风险、流动性危机,可能出现局部的债务危机,但是不会出现全部的债务危机,前提是我们的金融基础设施要做好。所以开放也是提升中国金融竞争能力,化解中国金融风险的一个措施。我想说中国的金融安全需要三种思维,一是要加强中国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第二要进一步推动中国金融的市场化的改革。第三要进一步推动中国金融的开放,这三者合在一起,中国金融它既安全又有竞争力。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