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宏观经济 > 法国经济学界呼吁 欧洲需要更多财政和货币政策支持 详情

法国经济学界呼吁 欧洲需要更多财政和货币政策支持

经济日报 / 2019-11-25 10:42:28
经济前景暗淡、货币政策工具箱几乎触底,挽救欧元区经济放缓危机不能仅依靠刺激性的货币政策,更需要使用财政与货币政策“组合拳”,并推动包括能源转型等投资政策为市场释放更多活力。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发布的预测报告显示,欧元区四季度经济面临萎缩风险,预计今年欧洲实际GDP增长率将仅为1.4%,跌至201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欧委会近期更是将今明两年经济增速预期分别下调至1.1%和1.2%,预计今明两年欧元区通胀均为1.2%。欧洲中央银行最新一期金融稳定报告认为,欧元区经济前景将出现恶化。同时,区内成员国经济放缓步伐明显,作为欧元区“引擎”的法、德两国经济增长持续承压,意大利增长陷入停滞,加之英国脱欧仍存诸多不确定性,这些因素都将对欧元区经济造成负面影响。对此,法国经济学界呼吁,面对欧元区潜在衰退风险,欧洲需要更多货币与财政政策支持。
 
面对欧元区经济前景暗淡,市场普遍预期欧洲央行未来将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通过重启庞大的债券购买计划刺激通胀和经济增长,但从近期各项经济晴雨表反馈看,欧洲货币政策工具箱即将“触底”,且各成员国对持续宽松的货币环境也存在争议,如德国、荷兰等资金充裕国家坚决反对恢复购买债券的决定。
 
法国经济学界认为,当前欧元区经济呈现整体放缓趋势,并存在衰退风险,虽然还远未达到诱发系统性危机的程度,但诸多具体风险已经呈现出来。在2015年至2017年间,欧元区经济年增长率高于2%,但在制造业持续不振的情况下,多家国际机构陆续下调了欧元区2019年经济增长预期,欧洲经济进入了低增长和低通胀长期并存状态。另外,欧委会也曾表示不打算在2020年至2021年释放更多的刺激政策,这将意味着欧洲央行已没有更多政策工具用于应对潜在的经济衰退。
 
对此,法国著名经济学家让·皮萨尼·费里认为,问题主要是此前过度“出口型”引领政策的效果消耗殆尽所致。加之,自去年年底以来,面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及单边主义的持续性威胁,欧洲及国际贸易遭受沉重打击,由此引发的全球经济普遍性放缓及汽车等制造行业衰退等,欧洲正持续承受严峻的外部风险。
 
让·皮萨尼·费里认为,挽救欧元区经济放缓危机不能仅依靠刺激性的货币政策,需要使用财政与货币政策“组合拳”,并推动包括能源转型等投资政策为市场释放更多活力。此前,欧洲央行的平均利率曾在一整个经济周期内降低了5个百分点,并已呈现负利率趋势。在证券市场上,相关货币政策也不再对政府债券利率产生明显作用,货币政策的支撑效应已经见底,欧洲已不能再过多依靠宽松性货币政策了。包括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及比利时等主要国家已没有更多政策空间,且这些国家的经济占欧元区GDP超过52%。
 
目前,仅德国有能力继续释放更多刺激性,但碍于德国本身的债务法规,其政策空间也极为有限。鉴此,欧洲国家预算已集体处于“准瘫痪”状态。虽然欧委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放宽财政监管标准,但仍不足以使欧元区具备足够的应对风险能力。同时,欧元区经济衰退的迹象已经开始显露,且相关补充性措施的刺激效果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释放出来。
 
针对成员国债务的GDP占比标准也在欧元区内引发普遍争论,以法国为代表的高债务国家认为,这一在高利率货币环境下设计的标准在当前负利率形势下应有所调整,欧洲不应受限于这种“教条式”的平衡。法国总统马克龙近期表示,“我们需要更多的扩张性政策、更多的投资,欧洲不能成为禁忌之地,特别是在国家债务的GDP占比标准方面应更具灵活性”。但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外贸型经济国家则坚持需要通过严格标准规制成员国财政行为,以防范出现系统性风险。
 
欧洲学界大多数经济学家都呼吁尽快对欧洲《稳定公约》实行改革,赋予陷入危机的国家更多灵活性,甚至有学者建议欧洲央行执行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设想的“直升机撒钱”方案,即各成员国将财政刺激方案上交欧洲央行,由后者向公民发放无息永久性贷款,以此带动区内消费市场,提振经济发展动力。这种超越欧洲成员国议会管控的刺激方案也再次凸显当前欧洲面对衰退威胁,在财政与货币政策的抉择方面仍存巨大不确定性。
 
让·皮萨尼·费里建议,在当前欧洲政策工具箱明显乏力情况下,能源转型投资可成为拉动经济复苏的抓手。据统计,脱碳计划将为欧洲每年带来约占欧元区GDP2%的额外投资需求,且符合欧洲目前关于投资限制规则的例外条款。同时,欧洲需要进一步扩大投资范围,积极支持生态转型计划,并优先考虑有助于确定各方共同目标的行动,各国政府也应给予充足的财政支持,并尽力消除公共政策领域存在的诸多不确定性,消除就业与投资领域的消极影响,为绿色经济与能源转型奠定坚实经济基础。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