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重建宏观经济学的“金融支柱”
金工第一小组宏观经济 / 2019-11-24 11:59:11
金融危机后的主流宏观经济学
2008年, 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 主流经济学学者们对宏观经济学进行了重新构建, 并向其中融入了很多金融要素, 促进了宏观经济学的改善。尤其是在危机爆发之后, 我国银行体系和宏观经济学理论联系更加密切,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就是其中之一, 并为主流宏观经济学建立了特殊的模式, 甚至还促进了政府相关部门、企业事业之间以及家庭个人“三部门模型”的建立, 在不断改良的过程中增加了金融部门, 形成“四部门模型”。基于此可以得出, 宏观经济学在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之后逐渐成为金融行业的主流, 并融合诸多要素与金融部门融为一体, 构建了“金融—实体经济”的内在模型, 不仅有效提升了宏观经济政策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还促进了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
尤其是针对现当代经济学专家来说, 在金融危机之后, 宏观经济学原理更加完整紧凑, 再加上内在金融体系的确立, 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 当代经济学家在研究该模型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各种问题, 如在研究过程中需要将财政部门的稳定属性与行为统筹到宏观经济学中, 并借助财政部门的职能对金融市场中的各类风险进行有效分析, 并探讨出投资后需要风险的后果等, 还需要考虑宏观经济学与经济实体融合之后可能面临的影响。基于宏观经济学理论和各类金融要素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 专家学者们需要分析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 也就是国际金融市场秩序被打乱之后重新排序的金融市场局面, 确定恢复经济稳定性的基础和方法, 保证宏观经济理论的正确性, 从而促进国内金融市场的有序发展。以上都是专家学者和相关部门需要在金融危机爆发后考虑的问题, 通过精确的分析和全面的理论基础, 也能明确宏观经济学理论在未来主流经济社会中的发展脉络, 以及金融要素和宏观经济学联系的结果[3]。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