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货币政策延续宽松,经济共振到分化,人民币有望升值
全球货币政策延续宽松
去年随着美联储4次加息,全球主要央行也纷纷释放鹰派论调。但今年全球经济同步走弱,主要经济体之间经贸摩擦不断升级。增长的放缓与较多的风险因素引起了市场对经济前景的忧虑,各央行货币政策也相应转变立场。年初至今已有众多经济体实施了降息,美联储7月开始也已经降息三次。全球货币政策宽松潮确立。
1. 美联储年内预计不再降,明年仍有可能
今年美联储实施了三次降息并重启扩表。前两次降息之后,美联储均释放鹰派论调,打压市场降息预期,但之后又不得不再次降息,这是为什么?
美联储货币政策的目标有两个:保持物价的稳定和充分的就业。相应的,美联储也最关注两个指标:核心PCE与失业率。首先我们来看失业率。今年美国就业市场始终较为强劲,新增非农就业人数屡超预期,失业率降至50年来新低,显然美国就业市场已经处于过饱和状态,就业数据并不支持降息。
其次,通胀数据来看,美国核心PCE同比在1.6%附近波动,不到2%的政策目标,这是支持降息的。但是核心CPI数据早已超过2%,而且随着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的逐步落地,未来通胀还有较大概率抬升。所以通胀率虽然满足美联储降息的条件,但并不充分。
其它数据来看,美国经济增长虽然放缓,但远远没有达到以往降息时所处的“衰退”状态。所以,今年左右美联储决策的并非经济数据,而是特朗普的施压与外围风险因素的恶化。本届美联储的独立性较弱。
从几次美联储降息后的表态可以看出,“贸易摩擦”是美联储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每次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之后,市场对于美联储降息预期都会飙升;而中美谈判进展顺利时降息预期又会所有下降。此外,特朗普出于大选前提振经济的目的,也一直施压美联储,要求其降息。这两个原因导致了美联储今年在经济并未明显恶化的情况下连续三次降息。
目前中美谈判进展顺利,市场对美联储12月份的降息预期逐渐下降。加之三次降息之后,美国部分经济数据有所回升,12月份再降息已无必要。 我们认为美联储年内将维持当前利率水平不变。
但明年仍有继续降息的可能。一方面,特朗普面临大选的压力,必定会持续施压美联储,要求其连续降息来托底经济增速;另一方面,美国明年经济下行趋势基本确立,外部除了中美经贸摩擦之外,还有美欧贸易摩擦,风险因素并未完全化解。这些不确定导致美联储明年仍有降息可能。
2. 欧日央行将保持宽松政策
欧洲央行在9月会议中降息10bp并重启QE,这是在美联储降息之后的跟随策略,同时也是对二季度欧元区经济下行的回应。
欧元区已经长期处于负利率水平,而且多年的经验显示负利率对消费和通胀的促进作用并不强,所以未来欧元区再降息的概率不高,即使降息,幅度也会很小。但在全球经济确认回升之前,预计欧央行仍将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德拉吉卸任后,新上任的拉加德亦偏鸽派,大概率会延续德拉吉的货币宽松框架。
日本央行亦表示将长期保持宽松政策。10月份日本央行通过了新的前瞻性指引,在指引中删除了利率时间表。日本央行称,如有需要将维持当前的极低利率水平,此前的表述为“将维持极低的利率至少到2020年春季”。这一变化被市场认为反映了日本央行对于降息在内的追加货币宽松的积极姿态。日央行行长黑田东彦在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日央行的宽松立场并未消退。
日本10月开始提高消费税,将对明年经济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在通胀持续疲软的情况下,日本未来更可能选择的政策是降息而非加息。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