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报 作者:权衡 / 2020-10-21 10:24:0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可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本质上是一种全方位和高水平的开放发展新格局。
宪容易 / 2020-10-21 10:01:19
10月1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一系列的经济数据。从公布的这些数据来看,尽管不及市场预期,但是有一些亮点,特别是全球主要国家经济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中国公布的数据更是显得鹤立鸡群。
南方日报 / 2020-10-20 16:35:07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着眼高质量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
人民日报 / 2020-10-20 14:13:33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日报 / 2020-10-20 13:41:34
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
新华社 / 2020-10-20 12:03:20
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7227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0 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 8%,二季度增长3 2%,三季度增长4 9%。从环比看,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 7%。
新华网 / 2020-10-20 12:00:41
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就是要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促进一切生产要素更加自由、公平地流动。
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董志勇 李成明 / 2020-10-20 11:45:30
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方面对外开放过程中,需要正确认识并稳步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一方面,把握“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必然性和长期性,但也不能忽视国际大循环。另一方面,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用好两种资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董志勇 李成明 / 2020-10-20 11:44:40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全方面对外开放的主动选择。中国提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目的是掌握中长期发展主动权,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更深层次融入全球经济,并推动建立开放型世界经济,带动全球经济走向繁荣。
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董志勇 李成明 / 2020-10-20 11:43:46
通过双循环的历史溯源发现,发展格局调整的本质是基于国际国内矛盾和中国发展现实作出的长期战略选择。改革和开放是一体两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在开放红利较高时期,我国应重点推进对外开放,而在开放红利较弱时期,应重点推动国内改革。
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董志勇 李成明 / 2020-10-20 11:41:51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格局经历了多次调整。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独立自主完成了早期工业化原始资本积累,这一阶段主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改革开放后,在国民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后,我国逐渐形成外向型经济发展格局,国际大循环逐渐占主导地位。但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以及国际环境变化,我国适时提出了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人民日报 / 2020-10-20 11:10:08
“中国成功控制住疫情,率先恢复经济增长,并通过与其他国家加强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中国的发展经验值得借鉴。”墨西哥工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研究院院长何塞·德拉克鲁兹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是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为各国提供了共同发展机遇。
人民日报 / 2020-10-20 11:06:22
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0 7%,增速由负转正;第三季度,GDP在前两个季度分别同比下降6 8%、同比增长3 2%的基础上实现4 9%的更快增长,延续稳定恢复态势——前三季度中国经济数据19日发布,令社会各界倍感振奋,一位网友深情写道:“意料之中,又是意外之喜,中国经济韧性十足!”
人民日报 / 2020-10-20 10:50:19
中国在实现自身经济发展的同时坚持开放合作,为稳定世界经济作出重要贡献。中国国家统计局10月19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第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加快,同比增长4 9%;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0 7%,实现由负转正。
学习时报 作者:张永 / 2020-10-19 15:39:12
安徽具有发展潜力强劲、科技创新活跃、制造特色鲜明、生态资源良好、内陆腹地广阔、区位左右逢源等综合优势,完全有基础有条件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围绕把安徽打造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适应内外发展环境的新要求,应在五个“着力”上下功夫,促进新发展格局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