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办 / 2021-03-25 17:48:47
RCEP生效以后会给一个国家带来机遇,会给一个国家的消费者带来机遇,也会给企业带来机遇。就企业机遇来说,有以下几方面:
国新办 / 2021-03-25 17:41:54
2021年3月25日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实施国内相关工作情况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负责人何亚琼在回答记者问题的同时表示:RCEP的签署有两个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就是合作,第二个关键词就是机遇。
国新办 / 2021-03-25 17:39:14
2021年3月25日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实施国内相关工作情况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负责人何亚琼在回答记者问题的同时表示:在促进中国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方面,主要的措施有四个方面:
国新办 / 2021-03-25 17:33:22
RCEP有利于RCEP15个成员国之间贸易、投资和经济发展。联合国贸发会议对RCEP的效果做了研究,研究报告表明,到2025年,RCEP将会给15国成员出口增长带来10%以上。
国新办 / 2021-03-25 17:31:34
服务贸易在RCEP15国之间,在疫情前确实有了非常迅速的增长。疫情发生之后,对本区域内的服务贸易发展确实有很大的影响,但是我想,未来服务贸易仍然是本地区一个非常重要的增长点,特别是RCEP在服务贸易领域内所达成的协议,所作出的开放承诺,将推动服务贸易有一个非常显著的增长。
国新办 / 2021-03-25 17:28:13
RCEP签署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对RCEP生效实施工作非常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对RCEP的尽早生效实施提出了明确要求。李克强总理三次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RCEP协定的生效实施具体工作。国务院为此还专门成立了RCEP生效实施的工作机制。
新华网 / 2021-03-25 17:26:10
当前,中国投资市场已经步入以产业信息化为主导的新经济时代发展阶段,未来涌现的新经济公司和投资机会越来越多,投资者也开始寻求抓住时代机遇的创新思维及创新技术,也就是新经济投资机会。
科技司 / 2021-03-25 16:29:24
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标准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立足制造强国、网络强国、质量强国、数字中国的建设全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人民日报 / 2021-03-24 16:19:10
日前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强调,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南方电网公司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在大局下行动、为全局作贡献,全面融入、全力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经济日报 / 2021-03-24 16:07:22
面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演变,全球经济治理迫切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应该以平等为基础,以开放为导向,以合作为动力,以共享为目标。
经济日报 / 2021-03-24 16:02:09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在设定“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时,明确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基本同步”作为衡量民生福祉的指标之一。
21世纪经济报道 / 2021-03-24 15:59:01
2021年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中方代表对外释放“十四五”时期中国的重要布局,要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包括科技自立自强、扩大内需、对外开放等。因为疫情缘故,海外嘉宾基本以视频连线的方式参会,包括跨国企业代表们在积极表达企业界的诉求,以及对中国市场的看法,和未来投资机会的判断。
双绿智库 / 2021-03-24 15:23:53
继续给煤电行业进行贷款,发生贷款的不良概率从现在3%左右上升到10年之后的22%以上,而且这个22%是年度发生违约的概率,而不是累积的概念。”在2021年3月21日举办的第二届“碳中和与绿色金融论坛”上,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就“碳中和”为金融界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及金融体系应该如何改革以符合“碳中和”要求做了详细论述。
清华大学气候变化研究院 / 2021-03-24 14:08:02
极端天气频发在警示着我们,尽管全世界仍在与新冠疫情做殊死的决战,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更长期更深层次的危机,所以疫后重建要走绿色复苏的道路。
北京商报 / 2021-03-24 14:04:29
3月21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央行行长易纲再次就此发言,表示“双碳”目标耗资巨大,实现碳中和仍需依靠市场资金。对我国而言,“双碳”目标开启的不仅是节能减排的愿景,还有我国在行业层面诸多关于体制机制从无到有的创造与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