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3 14:48:59
12月1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扩大有效投资。会议指出,当前经济运行处于爬坡过坎的关口。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坚持不搞“大水漫灌”,有针对性扩大最终消费和有效投资。
经济参考报 / 2022-01-13 14:25:48
1月1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扩大有效投资;决定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进一步降低患者医药负担。
经济形势报告网 / 2022-01-13 12:25:14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关键领域创新能力不足,产业链供应链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不同群体间数字鸿沟未有效弥合,甚至有进一步扩大趋势;数据资源规模庞大,但价值潜力还没有充分释放;数字经济治理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经济形势报告网 / 2022-01-13 12:13:14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受内外部多重因素影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北大金融评论杂志 / 2022-01-13 11:17:43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前中国面临的重要挑战。据联合国统计,2021年全球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9 6%,据第七次人口普查,中国这一占比为13 5%,已经接近深度老龄化社会的标准(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超过14%)。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全球经济趋势、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金融创新方向。
2022-01-12 16:56:46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全党都要聚精会神贯彻执行,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央视网 / 2022-01-12 10:22:58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1月11日(星期二)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介绍,区分《“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中基本公共服务、非基本公共服务和生活服务的主要依据有两个:
中新财经 / 2022-01-12 10:15:04
随着人类进入抗击新冠疫情的第三年,气候风险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首要问题。根据世界经济论坛11日最新发布的《2022年全球风险报告》,最主要的长期风险和气候相关,而社会鸿沟、生存危机和心理健康状况恶化成为最主要的短期风险。
中国经济时报 / 2022-01-11 14:42:37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高太山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智能制造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2022年我国智能制造融合发展将实现新突破,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中国经济时报 / 2022-01-11 14:40:27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委日前联合印发《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1版)》(以下简称《指南》),持续完善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指导建设各细分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切实发挥好标准对于智能制造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中国经济时报 / 2022-01-11 14:34:40
疫情反复、地缘冲突、港口拥堵和集装箱短缺……诸多因素,降低了全球供应链效率。全球供应链正面临“重新洗牌”的风险。世界是互联互通的,对于中国这样初级产品进口依存度较高的大国来说,也意味着不确定因素和风险点在增加。
新华社 / 2022-01-11 14:22:05
共绘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各地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纪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必须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
2022-01-11 14:09:45
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通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而全文内容主要包括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
2022-01-10 14:19:41
制造业既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也从根 本上决定着发展中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我国制 造业增加值连续第 11 年居世界第一位,全球占比达 28 1%(2019 年数据),远远超过世界排名第二位美国的 13 5%。庞大的市场规模为我国制造业结构升级提供了资金、人才和市场等诸多方面的支持。
孙天琦 / 2022-01-10 11:34:31
随着经济周期、金融周期的起伏,不良资产也会周期变动,不可避免会出现高风险机构。处置高风险机构,要真正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纠正、早处置;要真正按照《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资本充足率越低,监管措施要越严;要建立具有硬约束的高风险机构早期纠正机制,强化“限期纠正”约束力,做到“不纠正即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