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 / 2022-05-10 12:05:34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出台《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政策》,聚焦做好预调微调和跨周期调节,提出18条稳定工业增长的政策举措。此前,两部门就曾联合印发《关于振作工业经济运行 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
经济参考报 / 2022-05-10 11:52:03
考虑到俄乌冲突的影响,IMF已将2022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测从1月的4 4%下调至3 6%,降幅近一个百分点。虽然大多数国家还将实现正增长,143个国家的经济增速预测被下调,这些国家占全球GDP总量近90%。
2022-05-10 11:50:31
据了解,过去一年来,通胀上升成为一种全球现象,俄乌冲突进一步加大了这一压力。据IMF最新估计,全球通胀率将在比原先预计的更长时间内保持高位,在发达经济体中更为显著。
光明日报 / 2022-05-10 11:08:30
5月5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指出,“我国是人口大国,老龄人口多,地区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总量不足,放松防控势必造成大规模人群感染、出现大量重症和病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将受到严重影响。
人民日报 / 2022-05-10 10:55:38
4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强调“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扎实稳住经济”“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指出“要坚持办好自己的事”,对于各地区各部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新华社 / 2022-05-10 10:54:32
今年以来,银保监会强化监管引领,深入推进银行业保险业改革开放,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银保监会如何进一步引导银行业保险业增加和改善金融供给,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
人民日报 / 2022-05-10 10:14:36
今年以来,银保监会强化监管引领,深入推进银行业保险业改革开放,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光明网 / 2022-05-09 17:44:36
“数字友好城镇”和“数字友好乡村”是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向数字文明转型升级过程中,顺应数字文明时代生产力变革要求而重新构建起来的农村、农业和农民新生产生活单元。
澎湃新闻 / 2022-05-09 17:08:38
在讨论人口流失县城转型发展前,需要引导地方政府和社会公众科学认识人口流失县城的规律。此前一直有一种认识的误区,认为在中国人口流入的地方,都是因为优惠政策产生的经济发展机会,而人口流出地是因为没有这样的经济政策,如果这个认识是对的,就会引导决策者和地方政府对于县域的经济发展走向争取政策、争取资源的发展路径上。
2022-05-09 16:10:41
本周美联储议息会议决定上调联邦基金目标利率0 5个百分点,同时决定从6月份起缩表。这意味着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已经全面收紧。收紧货币通常意味着经济增速放缓,因为利率上行,投资和消费意愿下降。
2022-05-09 13:45:23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教授刘瑞明7日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上发布的报告称,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难点在如何处理好“两只手”的关系,关键是要让“政府-市场”职能归位。
新华社 / 2022-05-09 13:33:44
今年以来,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受疫情冲击的部分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遇到新情况、新困难。如何稳住市场主体、进一步营造吸引市场主体投资发展的“沃土”?如何维护市场秩序,保障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蒲淳接受了新华社记者采访。
2022-05-09 13:30:18
近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了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要求“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扎实稳住经济”。这是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明确要求,是对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的重要要求,是对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重点部署。
2022-05-09 13:28:51
据了解,4月底以来,随着疫情逐步收敛、稳增长政策进一步明确,宏观定价进入第四个阶段,即稳增长政策决定定价的阶段。市场已经初步呈现出对这一逻辑的敏感度。考虑到本轮稳增长政策的关键抓手在基建,边际空间在地产,我们以“建材综合指数”作为观测,它在4月以来和Wind全A呈现出非常高的相关性,4月最后一周的拐点也完全一致。
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查建国 / 2022-05-09 13:21:58
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日前在沪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本次报告主题为“疫情反复与三重压力下的中国经济发展”。报告提出,从一季度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来看,需求端内需不足、供给端冲击强化以及对经济增长预期减弱的三重压力还在延续且有加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