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 / 2022-05-23 09:49:34
新华社北京5月20日电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19日晚在钓鱼台芳华苑出席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建会70周年座谈会。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马来西亚-中国商务理事会、中国欧盟商会、中国日本商会、中国美国商会等近30家机构和跨国公司相关负责人出席。座谈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
求是网 / 2022-05-22 22:50:1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不断夯实党长期执政基础。
《求是》2022/10 / 2022-05-22 22:48:50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党的初心使命。历经百年奋斗,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
求是网 / 2022-05-22 21:58:5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体现在发展态势上,就是稳中向好、长期向好。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稳的基础上开拓进取。4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21世纪经济报道 / 2022-05-20 16:46:20
政府现在已有的和即将出台的一系列措施,将较好地起到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和扩大内需的效果,有望助力中国经济走出谷底,实现像2020年一样的“V”型复苏。
经济日报 / 2022-05-20 16:10:36
美元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作为支付手段支持国际贸易,也是价值贮藏的重要选项。但美元的国际地位不会一成不变。各国政府、企业和个人持有美元资产的主要原因来自对美联储的信任和信心。如果这种信心受到冲击、信用被损害,美元所代表的价值就会随之出现贬值预期。
经济日报 / 2022-05-20 16:09:29
5月18日,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经社部)发布《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2022年年中更新)》称,俄乌冲突影响了疫情下本已脆弱的全球经济复苏,在欧洲引发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推升了食品和大宗商品价格,加剧了全球通胀压力。
2022-05-20 16:08:20
全国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19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李克强总理要求,大力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经济日报 / 2022-05-20 16:07:03
国家主席习近平18日在庆祝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建会70周年大会暨全球贸易投资促进峰会上发表视频致辞。海外人士认为,习近平主席的讲话提振了各国携手应对全球挑战、促进全球发展的信心,持续扩大开放的中国将继续为世界各国提供发展机遇,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强大动能。
经济参考报 / 2022-05-20 16:04:49
据联合国网站消息,当地时间5月18日,联合国发布《2022年中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将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由今年1月发布的4%大幅下调至3 1%。
经济提报 / 2022-05-20 15:45:13
近日,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发布消息称,近期多家国际资管机构积极申请上海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和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试点,坚定看好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未来发展,国际资管机构深耕中国市场中长期规划并未改变。
2022-05-20 15:41:16
“让我们携起手来,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共同解决当前世界经济以及国际贸易和投资面临的问题,一起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新华社 / 2022-05-20 15:37:18
“风物长宜放眼量”,人们常用这句诗劝导他人,对一切风光景物要放开眼界去衡量,将视野拓展至更加宽广的未来。分析中国经济,也需要有这样的格局和眼光。我们不仅要看到眼前的“危”和“机”,更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科学分析形势,深刻理解发展环境的“变”与经济基本面的“不变”。
中新财经 / 2022-05-20 15:35:30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18日晚在新书分享会上提出建议,在封控区向每个家庭发1000元(人民币,下同)支持他们的消费,其中500元可以是消费券,500元是现金,可以用数字人民币。
经济形势报告网 / 2022-05-20 15:11:58
2022年,我国经济会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经济增速呈现前低后平态势。做好2022年经济工作,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扩大内需,增强微观主体活力,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