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 / 2022-06-21 09:18:59
6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全国6月1年期LPR为3 7%,5年期以上LPR为4 45%,均与上月持平。本次LPR报价未进行下调,我们认为主要存在三个层面的原因。
2022-06-20 17:16:51
当前全球经济面临三重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之一是新冠疫情的全球演进路径。迄今为止,疫情的持续长度屡屡打破市场预期,对全球经济增长与供应链的扰动仍在继续。不确定性之二是美联储货币政策紧缩的不确定性。
中泰证券 / 2022-06-20 16:54:20
随着疫情态势缓和,中泰证券预计,本轮复苏经济恢复速度较快。而政策对于稳增长仍有迫切诉求,若使得经济增长明显恢复,今年居民加杠杆是大概率事件。此外,本轮降准降息可能也已步入收尾阶段,货币宽松适可而止。
2022-06-20 16:49:19
企业不敢要钱,因为要投资的话,企业对现阶段投资预期、投资方向、投资结果都不清楚,这些融资借来是要还的,同时消费者因为预期不清楚也不敢消费。所以社会融资规模收缩了一半左右的原因是投资人不敢投资,消费者不敢消费,你再增加货币供给,也没法启动投资和启动消费。
第一财经日报 / 2022-06-20 16:17:53
时至年中,下半年中国经济走势成为市场讨论的焦点。业内认为,随着政策加力,下半年经济增速有望反弹。但与疫情有关的不确定性将制约经济的复苏。最重要的是平衡好疫情防控和经济增长,应落实落细已出台的助企纾困和稳增长政策措施,让政策红利加快释放;同时提升防疫效率,为消费加快恢复营造良好氛围环境。
FT中文网 / 2022-06-20 15:48:59
高通胀压力倒逼美联储6月超常规加息75个基点,美联储激进加息能否抑制高通胀吗?美联储加息路径如何,会对全球产生何种影响?
经济日报 / 2022-06-19 16:03:07
6月14日,南粤大地迎来好消息:国务院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这是国家对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广州的一份厚礼,也是对大湾区几何中心广州南沙的新期待,更是赋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新阶段的重大使命任务。
新华社 / 2022-06-19 15:43:41
近日,多个国际金融机构发布数据和报告,认为疫情冲击并不会对中国经济造成长久的影响,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并给出了看好中国经济的三大理由。
泽平宏观 / 2022-06-19 15:42:10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我是任泽平!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点燃希望——寻找中国经济的新机遇,我会跟大家介绍未来中国经济的十大预言。为什么要做这场演讲呢?我希望对你看清时代的趋势、做出明智的选择有帮助。
2022-06-19 15:37:09
5月开始呈现出逐步筑底的态势,预计到6月份逐步回归常态,并有一定的缓慢上升。下半年中国经济运行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主要取决于以下前提条件:宏观经济运行若能满足这些条件,预计今年三季度的经济应该会有进一步持续增长,保持相应的经济增长势头的话,下半年经济增长有可能在6%至7%之间
FT中文网 / 2022-06-19 15:28:43
关于中国经济的讨论常常集中在疫情还要持续多久,但这恰恰是政策制定者无法控制的事情。疫情防控始终是第一位的。在封控仍然是主要的清零手段时,没有多少经济政策可以发挥作用。一旦找到了有效的防疫手段,经济将会大概率回归到之前的增长轨道。封城对产出造成了某些永久的损失、打击了市场信心,但它没有改变经济基本面。
新华社 / 2022-06-17 17:41:04
新华社北京6月17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6月17日召开会议,审议《关于十九届中央第八轮巡视金融单位整改进展情况的报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国新办 / 2022-06-17 17:26:18
6月17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新时代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情况发布会,请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翁杰明,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介绍新时代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情况,并答记者问。
新闻1+1 / 2022-06-17 17:01:50
6月16日,国家发改委举行6月份例行发布会,介绍了今年前5个月的经济形势,回应了社会关注热点问题。目前我国经济运行呈现恢复势头,相关“稳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成效正在释放。《新闻1+1》邀请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所副所长吴萨,共同关注:前5个月的中国经济,走势如何?
2022-06-17 16:47:22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2021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国办发〔2022〕21号)要求,落实对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有关表扬激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