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 / 2022-08-15 13:36:34
推进新时代伟大实践,离不开科学思维的有力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
经济日报 / 2022-08-15 11:49:22
今年以来,世纪疫情、国际地缘政治冲突相互交织,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超预期因素引发的风险增大。各地区各部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落实各项政策举措,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积极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有力应对困难挑战,顶住经济下行压力。
2022-08-15 11:31: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中华大地上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扎实深入展开,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人民日报 / 2022-08-15 11:24:37
规范信用卡业务经营行为既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符合百姓期待,也是促进信用卡业务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前不久,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在强化信用卡业务经营管理、严格规范发卡营销行为、严格授信管理和风险管控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人民网 / 2022-08-15 11:20:27
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到加强数字政府建设,从加快推进金融支持创新体系建设到将平台企业支付和其他金融活动全部依法依规纳入监管,从完善科技激励机制到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到以优质市场环境吸引更多国际资本在我国投资兴业
人民画报 / 2022-08-13 16:09:59
“数字丝路”建设需要聚焦数字基础设施、数字经济形态以及相关机制建设,更需要注重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治理的中国方案。目前,数字技术发展和应用丰富了全球产业治理、货币金融治理、贸易治理等全球经济治理的内涵,并从全球经济信息交换、风险防范、危机应对和政策效能评估等方面引发了全球治理变革。
经济日报 / 2022-08-13 16:08:24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为刺激居民消费,各地多次发放消费券。作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循环的手段,消费券拉动消费增长,带动上游生产和销售,支持重点行业发展,在激活供需潜力方面体现了独特意义。
经济日报 / 2022-08-13 15:56:13
中共中央政治局近日召开会议提出,要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完成平台经济专项整改,对平台经济实施常态化监管。
人民日报 / 2022-08-13 15:30:56
在湖南醴陵,不少陶瓷企业通过引进数字技术,对陶瓷的生产、销售环节进行数字化改造,走出了一条发展新路,给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启示。
人民日报 / 2022-08-13 15:28:53
今年上半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攻坚克难、积极作为,继续把改革开放推向深入,不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主体任务基本完成,中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9 2万亿元,同比增长12%。外贸外资双双延续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其中外贸进出口总值达19 8万亿元,同比增长9 4%;实际使用外资7233 1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7 4%。
中新网 / 2022-08-13 15:23:21
中新网8月12日电(中新财经 宫宏宇)10日,央行发布2022年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就下一阶段货币政策、房地产金融政策等主要操作思路作出部署,传递出一系列新信号。
人民网 / 2022-08-12 22:56:35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人民银行”)发布了《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要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主动应对,提振信心,搞好跨周期调节,兼顾短期和长期、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
国际商报 作者: 孟妮 / 2022-08-12 16:17:12
上半年,全球局势复杂动荡。尽管境内外新冠肺炎疫情仍未消散,全球投资增长放缓、承压下行,但中国“稳”住了。
第一财经日报 / 2022-08-12 16:07:06
稳增长一揽子政策进一步落地显效,中国经济延续复苏态势。国家统计局将于8月15日发布7月份宏观经济数据。作为下半年的第一个月份,7月是判断下半年经济走势的重要窗口。机构预计,7月经济数据将继续回暖,工业、消费、投资等指标将小幅改善,需求不足、内生性通缩问题值得关注。
2022-08-12 15:54:33
由民主党提出的《降低通货膨胀法》其内容简单来说可以概括为“一升一降一增”。一是通过“升”税收来降低财政赤字;二是通过“降”来降低医疗成本;三是通过“增”加补贴来鼓励新能源和新能源车发展。该项法案貌似既能减赤字又能增加投资,还能降低能源价格,看起来满足了各方需求,实际上难达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