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 / 2022-11-21 17:02:47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内涵是什么?为什么要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我国具备哪些基础条件和优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表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以国际大都市为依托的高度繁荣的消费市场,是消费城市的高级形态
经济日报 / 2022-11-21 16:57:19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具有消费的国际性、消费的多样性和消费的中心化等特征。从各城市已经公布的方案以及一年来政策实施效果看,各城市在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仍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经济日报 / 2022-11-21 16:51:02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国内消费市场升级的高级形态,也是对接全球消费市场、吸引全球消费者的枢纽和平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一批区域消费中心。2021年7月,商务部确定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五大城市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培育建设。本期邀请专家围绕相关问题进行研讨。
经济日报 / 2022-11-21 16:31:20
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海外通胀高位运行,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国内经济恢复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在这样的背景下,货币政策将如何应对?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明确了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
经济日报 / 2022-11-21 16:25:50
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 1%,涨幅比上月回落0 7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由上月上涨0 9%转为下降1 3%。对此,市场有观点认为我国物价将面临持续下行压力。
2022-11-20 12:44:1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涉及国有企业改革原则、标准、监管、目标等各方面的重要讲话,已经指明了未来五年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核心方向。
2022-11-20 12:22:13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有效利用网络渠道弥补国际数字鸿沟、增强国际话语权。通过对宽带技术和第二代互联网、云计算等设施的不断升级,发达国家的数字技术已经有了质的飞跃,而其对核心技术的封锁和国际标准的垄断
2022-11-20 11:25:51
深圳将在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发挥关键作用。中央印发的《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指出,支持深圳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优势,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2022-11-20 11:24:05
按照“十四五”规划的部署和我国科技创新的区域布局,我国将要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等分层次的创新格局。毫无疑问,分别对应着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的北京、上海、粤港澳集聚了全国最强的科技资源和政策资源
2022-11-18 17:14:06
近期有关部门连续出台三大稳楼市重磅政策,金融16条、第二支箭和置换预售监管资金,传递三大信号:1、部分房企上岸了,增信、展期、续贷,这些工具都来了。2、不是所有房企都能上岸,保的是三好生现金流,而不是非三好生的资不抵债。3、上岸的房企重组整个行业、收获未来城镇化15个百分点
国家发展改革委 / 2022-11-18 17:12:48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十四五”规划《纲要》关于“推进120个左右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的决策部署,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工作的通知》,将天津商贸服务型等25个国家物流枢纽纳入2022年度建设名单。
2022-11-18 16:23:45
党的二十大提出,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强调,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适应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需求,拓宽长期资金筹措渠道,更好集中保障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今年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也是稳定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
2022-11-18 16:23:12
2022年9月29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通知,决定阶段性放宽部分城市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下限。符合条件的城市政府,可自主决定在2022年底前阶段性维持、下调或取消当地新发放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下限。
央行研究 / 2022-11-18 14:10:42
下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着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抓好政策措施落实,着力稳就业稳物价
央行研究 / 2022-11-18 14:04:00
全球通胀仍维持高位,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延续收紧态势,在稳物价和稳增长之间艰难权衡,叠加地缘政治冲突、疫情蔓延和能源食品危机等诸多因素扰动,世界经济活动普遍放缓,金融市场大幅震荡,潜在风险值得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