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论坛网 / 2023-02-20 14:01:24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也是保障人民群众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经济参考报 / 2023-02-20 13:58:03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召开2023年金融市场工作会议,提出完善支持普惠小微、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政策工具机制,精准加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支持。同时,人民银行近期印发通知,延续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等三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中国新闻周刊 / 2023-02-20 13:56:31
当前中国经济复苏基础尚不牢固,全年视角下,货币政策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仍有必要。随着疫情影响基本消退,2023年春节之后,中国的经济活动开始恢复。而经济状况的恢复形势,与今年货币政策的走向和节奏息息相关。以2023年开年PMI数据和春节出行情况看,
新华社 / 2023-02-20 13:53:35
2023年中国经济前景如何?全球经济发展存在哪些趋势?日前,在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驻华代表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共同主办的一场世界经济形势报告会上,中外专家学者就当前经济热点问题开展了深入交流。
经济日报 / 2023-02-20 13:28:31
当下,随着机器人变得更加智能,机器人产品形态更加丰富多样。移动机器人可替代人类做很多工作,甚至一些人类自身难以企及的应用场景。而人工智能与工业生产的加速深度融合,进一步拓展了移动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推动制造业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红旗稿件 / 2023-02-20 11:02:12
党的十八大以来,建设质量强国已经取得重大成就。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新时代十年来我国质量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质量强国建设取得历史性成效。
求是网 / 2023-02-20 10:24:53
春节假期,一组红红火火的消费数据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约2 26亿人次,比2022年同期增长71 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 43亿元,同比增长30%;电影票房达到67 58亿元,位列中国影史春节档票房第二位。强劲的数据,生动反映了我国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火热,也彰显出我国经济复苏的活力和市场信心的提振。
求是网 / 2023-02-20 09:39:48
“新发展格局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基础,经济循环畅通需要各产业有序链接、高效畅通。”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求是》2023/04 / 2023-02-17 17:36:29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
经济日报 / 2023-02-17 15:32:28
熊启跃、赵雪情在《俄罗斯研究》2022年第6期《美欧对俄罗斯经济制裁的逻辑、影响及启示》一文中指出,俄乌冲突及相关制裁直接冲击甚至瓦解了固有的经贸秩序,推动全球价值链深度重塑与大国经济“有限脱钩”。
经济日报 / 2023-02-17 15:31:48
陈卫东在《国际金融》2022年第10期《地缘冲突背景下全球经济金融格局演变》一文中指出,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欧对俄罗斯采取了全方位、高强度的制裁,俄罗斯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受到极大冲击。地缘政治因素已成为影响全球经济金融格局的重要变量。从全球资本流动看,近年来有一个重要变化,全球短期资本流动占比越来越高。
经济日报 / 2023-02-17 14:21:10
不久前,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实施系列税费支持政策成效明显,全年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金额超过4 2万亿元,为助力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发挥了关键作用。税费优惠本质上是一种财政资金的让渡,在税收上表现为税式支出,即用政府财政收入的减法获得市场主体的加法。
学习时报 / 2023-02-17 13:40:22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
财联社 / 2023-02-17 13:38:12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今日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交流会上表示,政策补贴退出会对今年一季度甚至今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车市产生一定影响,但影响是可控的,新能源渗透率增长的趋势不会改变。苗圩同时建议,将计划于今年年底退出的新能源汽车购置减免政策继续延续。
2023-02-16 14:14:55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深度调整,大国竞争和博弈日益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新型工业化面临新的形势,机遇和挑战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