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完善提振消费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红旗文稿》 / 2025-04-29 14:57:38
坚持以系统观念提振消费
提振消费是一项复杂的宏观经济治理工作,需要以系统观念综合施策。
坚持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相贯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立和完善扩大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使居民有稳定收入能消费、没有后顾之忧敢消费、消费环境优获得感强愿消费”。“三个消费”紧密贯通。能消费是前提,收入预期是影响消费的直接因素,需从就业和增收入手提升消费能力,尤其对低收入消费群体要加大扶持力度。敢消费是底线,居民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受教育、医疗、育儿、养老等民生保障力度,以及消费市场欺诈、违约、侵权等风险程度的影响,需加强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减少消费者顾虑。愿消费是结果,消费环境由消费供给品质、消费场景体验、消费便利程度、消费维权保障等共同构成,需一体推进消费供给提质、消费场景创新、消费条件改善、消费维权提效,增强消费者意愿。
坚持扩总量、提质量、优结构相统一。我国经济总量已接近135万亿元,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要求经济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首先,消费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拉动力。促进经济增长,要确保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不失速。房地产市场的稳定是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支撑。需从稳住楼市入手,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更好满足住房消费需求,并带动家电、家装等行业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持续不竭的动力。其次,通过质的有效提升引领量的合理增长。加大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力度,推动汽车、家电、家装等大宗耐用消费品绿色化、智能化升级,助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服务消费向规范化、品质化、个性化升级,开辟新的消费赛道。最后,扩总量和提质量都要顺应结构优化方向。目前,居民消费正从生存型转向更多发展型、享受型,从商品消费转向更多服务消费,从大众消费转向更多私人订制。需适度超前布局,健全法规标准体系、职业技能培训和配套基础设施。
坚持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相平衡。经济循环就是供给与需求之间动态演变、周而复始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搞好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供需互动的逻辑。消费引领市场资源配置、催生商品服务供给;而供给则引导未来的消费需求、消费决策,这是一个互为因果的过程,不能割裂看待。例如,以往的促消费政策大多从供给侧入手刺激,但在总需求受限的约束条件下,容易导致产能过剩;此次提振消费行动则在需求侧加大力度,把居民增收减负放在突出位置。又如,一些平台企业低质低价的“内卷式”竞争既是消费疲软的产物,又挤占了高质量供给空间,扭曲了消费者决策偏好,抑制消费潜能。要维护市场秩序,纠正市场失灵,避免供给侧陷入“劣币驱逐良币”。
坚持加大政策力度、激发市场力量相结合。提振消费既源于对我国经济基础的深刻把握,也源于对治理能力的坚定信心。一方面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减少限制性措施,适时推出新的增量政策,用消费者可感可及的实招硬招提振消费预期、激发消费需求、优化消费环境。特别是以真金白银的政策红利带动商品房、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迅速回暖,扩大旅游、文化、体育等综合性产业空间,牵引上下游、产业链和生态圈持续回升向好。另一方面更好激发市场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提振消费和完善市场机制应是内在统一的过程,要更加注重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为各类经营主体营造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为各类商品要素打通自由流动的堵点卡点,激发消费市场内生动力。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
热点标签
